专家称美国应以实际行动消除中国疑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4 11:5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央视《环球视线》栏目于2012年5月3日播出节目《打破传统 促中美战略互信》,以下为节目实录:
主持人 水均益:
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新闻频道正在直播的《环球视线》,我是水均益。
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今天正式拉开帷幕,路透社用“备受关注”来形容这次中美高层的再一次会晤,“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是两国领导人2009年共同倡导建立的,过去的三轮对话可以说是成果丰硕,而今年的对话则是在美国大幅度来调整东亚的部署,中国周边的国家频繁在领土问题上挑战中国主权的背景下进行的,中美双方将如何展开对话?如何在对话当中减少分歧、扩大共赢?这些问题都将吸引世界的目光。
今天参与我们讨论的是特约评论员曲星先生和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杂志主编阮宗泽先生,欢迎二位。
我们首先还是先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这次对话的相关信息。
(播放短片)
解说:
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今天上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开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国务委员戴秉国同奥巴马总统特别代表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共同主持对话。本次经济对话的主题为“深化战略沟通与务实合作,推进持久互利的中美经济关系”。
专家分析,本轮战略经济对话将定调未来中长期、中美经济关系走向。对话期间,值得关注的是将重启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此外,关于知识产权和出口管制的议题或将成为焦点议题,本次战略对话中,中美关系、两国在亚太地区的互动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都是对话的重要议题。双方还将就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南北苏丹、朝鲜半岛等热点问题进行对口会见或磋商。同时有媒体认为,此次对话,中美双方对南海问题不可能视而不见。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天在开幕式上指出,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一是需要创新思维,二是需要相互信任,三是需要平等互谅,四是需要积极行动,五是需要厚植友谊?。美国总统奥巴马向开幕式书面致辞,分析人士说,介于正值美国总统奥巴马大选与中国最高领导层换届的重要年份,本轮对话似乎更具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的指标意义。
水均益:
在开始讨论的第一个环节,给两位来念一个评论,这是美国彭博社的评论,他在标题就形容这次的对话,头痛的问题,正在中国等着希拉里,希拉里在中国之行几乎每一分钟都会变得更加的复杂,更加的艰巨,而今天的中美关系无处不存在可能影响市场波动的,影响两国战略关系,举了几个例子,比如叙利亚问题,中国跟叙利亚巴沙尔政府的关系,美国对台军售、伊朗问题,指中国军力的雄心等等列了一堆的问题,这些头疼的问题在中国等着希拉里,这个描述准确吗?美国人为什么用“头疼问题”来形容这次对话的前景或者背景?
正在评论:中美战略对话面对冲突分歧?
专家观点:美国的“头痛”是“自找的”
阮宗泽 《国际问题研究》杂志主编:
如果确实是头疼问题的话,这些头疼的问题很多是美国自己找的麻烦,从两个方面可以讲,第一,美国本身是一个超级大国,有这么一句俗话,如果你手头握着一把榔头的话,所有的东西都是钉子,所以都要去敲打,所以形容一种历史的惯性,一种霸权的惯性,所有的问题在它眼里都是问题,它是麻烦的解决者,而不是麻烦制造者,肯定看到别的都是头疼的。第二,从客观上讲,美国的利益也遍布全球,因为其它国家都是区域性大国,关注区域性问题,那么它遍布全球的话,所有全球任何地方出现问题,可能都影响到美国,美国必须做出这样的反应,所以头疼相当部分,美国要用它的标准来去衡量,来去解决所有的问题。
专家观点:中美关系既脆弱又柔韧
水均益:
我再补充一个,还有一点,今天的中国又是美国这把榔头遇到最大的一钉子,而且这个钉子不太容易敲的下去,因为中国有自己的独立自主的外交的政策,中国在很多国际事务上,包括地区事务又坚守很多的原则,包括中国自己的核心利益,包括南海的问题,所以这都是它面临的问题。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前不久的朝核问题,现在还在持续伊朗问题,中东的叙利亚还没有解决,再加上最近接二连三在我们周边,包括南海这些问题的话,怎么来评价或者怎么来看待现在中美关系?现在的中美对话的难度到底在什么地方?
曲星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中美关系基本特点既是脆弱又是柔韧,所谓“脆弱”,就是中美两国因为有很多的不同,比如意识形态价值观,比如政治经济制度,比如历史、文化很多不同,各自在国际上很多地方感觉利益也不太一样,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所以中美关系是比较脆弱的,在很多问题上,可能一些小的问题关系有可能出现大的波折,尽管我们希望中美关系平稳健康的发展,但是很难健康的发展,所以它脆弱。所谓“柔韧”,就是双方都付不起关系完全破裂的代价,在这样的情况下,每当关系发展到彼此破裂的关头的时候,两国领导人总会发挥聪明才智和智慧,通过外交找到一个妥协的空间,如果两国要是不合作的话,在很多国际问题上没有办法合作,双方应该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现在实际上中美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经济上出现大的破裂,双方都会都会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从而影响整个世界经济。在军事上,如果有些矛盾管控不好,发生冲突的话,它所带来的后果严重程度是可以想像到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它出现问题的时候,在达到失控的边缘之前,两国领导人会让它重新回到对话、谈判的轨道。
水均益:
像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这样一个平台,恰恰是您说的可以使得两国关系在悬崖边上把它拉住这样一个平台。
曲星:
经济战略对话既具有合作的发动机的作用,同时又是波动的减震器的作用,像汽车上的减震器,碰到高坎的时候,没法办法绕过去,只能过去,但是冲击力大大的减缓,不要对车体造成大的伤害。
(责任编辑:郭彩萍)
水均益:
可不可以这样理解,第四轮是事先约好的,但是恰恰由于最近一系列的事情,而此时此刻召开这样一个战略经济对话,中美之间高层次的对话,有可能会对目前我们面临的南海问题,中菲之间在黄岩岛这样的问题会起到一个缓和的作用。
曲星:
黄岩岛问题不在中美会谈的议程之上。
水均益:
很多评论认为肯定要谈。
曲星:
因为中美之间要谈得问题太多了,重要性都非常大,黄岩岛是中菲之间的问题,如果美国人感兴趣的话,中国完全可以向它可以介绍,这也是看出中美关系和中菲关系进行一个比较,菲美关系,菲律宾去了只谈这个问题,因为重要性在这儿,中美之间实际上整个世界的问题都要来谈,所以在这样的程度之上,如果美国人提出来,想了解更多的情况,中国完全可以向它介绍,但是这个问题使中美之间的关系发生大的波折。
正在评论:中美如何消解战略互信赤字?
专家观点:美国应以实际行动消除中国的疑问
水均益:
有人认为,如果和前三轮相比的话,第四轮的时候,美国对中国摆出了一大堆问题,包括它的重返亚洲,在东亚的部署,和很多周边一些国家结盟来搞动作,使对中国整个周边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或者挑战,有人认为,中国在第四轮的时候应该挑战一下美国,美国对中国的态势甚至有的人包围和控制中国态势,我们何不利用这次平台挑战它一下?
阮宗泽:
美国人喜欢用“挑战”这个词,但是从中国方面讲更好的一个词叫“塑造”,我们要主动的塑造今后的中美关系,通过设计议程,通过主动提出一些倡议来和美国探讨怎么在亚太相处的问题。美国自从重返亚洲以来,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通过军演建立军事基地,而且和有关国家加强安保防务的磋商,而且出售大规模的武器,现在美国还要出售最先进的F-35给韩国,甚至给日本。
水均益:
种种举动上让中国产生很多疑虑。
阮宗泽:
对,美国应该有这个责任和义务来消除中国的疑虑,我总是在相信,包括和一些美国朋友在讨论的时候,他们提到这样一个观点,美国重返亚洲的目的是什么?是和中国对抗吗?如果和中国对抗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如果它重返亚洲导致中美的对抗,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当然也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主动来设置议程来塑造未来中美关系,怎么塑造,现在要提出一些议程,比如美国的歼击在中国近海抵近侦查问题,这个应该减少,甚至停止,我们要建立互利互信的伙伴关系,怎么把我们当成敌人的对待,而且对中国的侦查频率和程度超过了冷战时期对苏联的做法,这就是增加不信任,我们怎么来增进信任,所以就必须要停止。第二,在亚太地区,亚太是不是一个零核的地方,只有中国没有美国,或者只有美国没有中国,其实亚太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包容性,这个亚太之大,足以容纳中国和美国,这就是中美在亚太寻求的相互指导,所以我们要不停地提出一些观点,这个观点要教育美国人,要不是总是美国人在那儿拍单子,中国在这儿接招,这个不行。
正在评论:如何通过战略对话“管控分歧”?
专家观点:“挑战”不是中国外交的思维
水均益:
曲先生是职业的外交官,从外交的角度来讲,总是教育它也没有用,有的时候也得挑战它一下。
曲星:
我的看法恰恰跟这个不一样,挑战美国不是现在中国外交的思维,文革结束以后就不再是中国外交的思维,中国从传统文化角度讲,就是是一个和谐、和美、和睦、和平等等。同现在的外交情况来看,中国外交讲究一个和平外交,就是和平、合作、独立自主的外交,所以在更多的时候,中国是想的和平的环境,一个和睦的国际世界,然后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所以美国人非常担心中国会不会挑战它世界第一的地位,我们中国不挑战,就是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想让中国的老百姓过日子过得更好一些,要想过好日子,我们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这个和平的环境,就需要我们跟大家搞好关系,所以美国人总担心中国挑战,实际恰恰反映了中国的霸权心态,就是我是第一,会不会有第二追上来,刚才阮主编讲,它自己给自己造成心理上的负担,总觉得是不是被别人赶超。其实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这是最重要的。
水均益:
但尽管如此,但是很多媒体在第四轮的战略经济对话召开之前就频频的分析,不排除美国在很多问题上要挑战中国,包括在知识产权,甚至人权等等都要挑战中国,或者利用这次的会议的平台来向中方发难,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去一段导师,马上回来继续探讨。
(责任编辑:郭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