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华莱士和他的时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6 21:08 来源: 新产经

  文/刘 敖

  1986年采访邓小平,2000年采访江泽民,他是新闻媒体界最具影响力的人,他也是美国人打开电视要找的第一个人。4月7日,他的逝世引发了华文媒体的广泛的报道和追忆的热潮。毫无疑问,这位“新闻怪杰”有处理最具争议性、危险性题材的能力,他所开创的“非突袭式采访”成了行业的标准。他在采访中如是扣问克林顿总统:“你是流氓吗?你怎么会跟一个未婚的姑娘在白宫神圣的办公桌上,干那种事情?”

  他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著名新闻访谈节目《60分钟》的主播,19次获得美国电视最高奖“艾美奖”的迈克?华莱士先生。华莱士切入中国,现在看来是一场意外。1986年9月2日,华莱士幸运地完成了他个人历史上的一次伟大接触——采访当时中国的领导人邓小平。4天后CBS播出了对邓小平的采访节目,轰动了世界。华莱士的提问十分尖锐:“现在中国领导提出致富光荣的口号,资本主义国家很多人对此感到意外,这个口号同共产主义有什么关系?……您当时告诉法拉奇(意大利著名女记者,1980年专访邓小平)准备1985年退休,您准备对华莱士作什么表示呢?”

  2000年华莱士再度来华,江泽民主席接受了专访,并对他大为欣赏。《他改变了中国》一书中记录了华莱士咄咄逼人的提问:“因为江对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非常推崇,所以华莱士向江发问说,为什么林肯‘民有、民治、民享’的理想政府不适用于中国?为什么中国的国家领导人不允许自由选举?……当华莱士指责江泽民是‘独裁者’时,江反驳道,‘你对中国情况的描述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十二年后,重温这段经历,不免要感慨:即便是在现在,又有那个中国记者有胆量和勇气抛出这些问题呢?

  华莱士对中国领导人的“刁难”和“扣问”,到不是因为他戴着资本主义的“有色眼镜”。事实上,他一向以辛辣的提问和独到的报道著称,就连出租车司机也对他充满期待:“给他点厉害看看,迈克,别放过他”。而华莱士自己也一直信奉“电视女王”埃默森的名言:“这世界上没有鲁莽的提问”(只有愚蠢的回答?)。

  华莱士的回忆录中记录了华莱士与美国总统、社会革命家、外国政治家等风云人物的唇枪舌剑。面对约翰逊总统,华莱士逼问:“越战强暴了你,总统先生,然后,你强暴了整个美国。你该谈谈这个事情!”并不因约翰逊领导“伟大社会运动”(尤其是民权和公共医疗)而避重就轻。为了揭露高层隐瞒越共兵力导致面临1968年春季攻势时准备不足而溃败的丑闻,华莱士质问美军越战司令威斯特摩兰将军:“为什么在1967年夏天,忽然决定把一整支越共部队从‘战斗序列’中剔除——而这支部队自1961年起就是算在‘战斗序列’内的——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吗?”这期《越战中的谎言》遭到威斯特摩兰将军的起诉并索赔1.2亿美元,虽然3年后撤诉,但华莱士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尽管他是一个犹太人,但在中东战争的报道中他“小心翼翼地处理报道,尽可能地保持视角平衡”。在叙利亚,华莱士采访了一位犹太裔药剂师:“当我问他,在叙以战争中是否感到对哪个国家效忠成为一个问题,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他完全支持叙利亚。”叙利亚犹太人也并非像外界传闻得那样“水深火热、处境悲惨”,相反,他们很反感“犹太复国运动分子的政治宣传。” 为此,华莱士受到“全美犹太人大会”的围攻,并被冠以“自我憎恨的犹太人”的绰号。

  追求客观、中立报道的新闻立场,使他一直处于争议的漩涡,有时候他确实被这些事情烦透了。“听到的诽谤(骗子、卖国贼)越多,我就越心灰意冷。”与威斯特摩兰将军的诉讼使华莱士患上了重度抑郁症,“我开始晚上睡不着觉,没胃口,对以前感兴趣的事物都失去了兴趣。”1967,华莱士的好友特德?耶茨在以色列“六?五战争”的报道中殉职。1979年,华莱士本人卷入伊朗人质事件,不过之后他就成了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的座上宾,成为第一个采访霍梅尼的美国记者。为了取得独家报道(尤其是犯罪新闻),他所首创的“伏击式采访”和“隐密性拍摄”也受到非议。为此,华莱士专门制作了一集节目,接受三位著名记者的质疑。辛克莱尔,1978年4月因为CBS报道他有文凭欺诈嫌疑随后被判入狱,在狱中写给华莱士的信中说“告诉我他决心从此洗心革面,并感谢我让他走上了正道。”

  华莱士只是美国王牌主播阵容的一员。2009年7月逝世的沃尔特?克朗凯特(Walter Cronkite),1962-1981年CBS晚间新闻节目的主播,报道了肯尼迪遇刺、水门事件、越战(现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被观众亲切地称为“沃尔特叔叔”。他习惯性的结束语是“事实就是如此”,被誉为“美国最值得信任的人”。1981年,克朗凯特退休,接替他的丹?拉瑟和NBC(全国广播公司)的布罗考及ABC(美国广播公司)的詹宁斯(主持《今晚世界新闻》栏目)成为三大电视明星。曾与拉瑟共事30年的斯特林格说:拉瑟的最大兴趣是追击新闻,而不是被动地播新闻。他身上的记者传统时刻在说:“带我去一线!告诉我哪里有危险!别拦着,我要破门而入!有故事,我去挖!”拉瑟于2000年和2003年两次采访与美国不共戴天的萨达姆。能够受到美国的敌人的信任,足以证明拉瑟的职业精神和水准。

  回到题目,华盛顿的不朽英名有舆论压力的贡献(如杰斐逊、麦迪逊、潘恩、彼彻等对华盛顿的公开批评),克朗凯特、华莱士、拉瑟等当代美国新闻人则继续秉持言论自由和批评政府的传统,造就了新政治家、也造就了自己的英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