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上海海关帮助企业提升保护知识产权能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7 05:52 来源: 经济日报

  近日,上海海关查获一起涉嫌侵犯国内企业知识产权出口食品案。该批货物案值64万元人民币,涉嫌侵犯“jamila”商标专用权复合调味料案。这是上海海关开展“国门之盾”行动、落实海关总署关于做好打击假冒药品、食品和汽车配件专项整治工作以来查获的案值较高、侵犯自主知识产权、涉及民生的侵权食品案件。

  近年来,上海海关通过打击侵权,保护国内自主知识产权取得显著成效。2000年以来上海海关在货运渠道查获知识产权案件1639起,其中涉及国内自主知识产权案件505起,占到案件总数的30.8%。2011年,上海海关共查获侵犯国内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案件71起,案值人民币2580余万元,同比增长61.4%和1.9倍。2006年以来,查获涉及国内自主知识产权案件先后8次,被海关总署、上海市评为年度知识产权保护十佳案例,既有效维护了公平竞争的进出口贸易秩序,又有效地促进了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经营模式的转变。

  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工作中,上海海关也发现,虽然近年来国内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方面显著提高,但与大型跨国企业相比,部分国内企业在人员能力、机构设置、资金支持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很多国内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相关人员无知识产权、法律等专业背景,甚至不是专职人员,无法发挥企业一方的自主性优势。此外,国内企业中负责知识产权保护的机构一般层级较低,参与知识产权保护决策的机会很少,往往一个决定需要层层上报,可能延误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实施,而且在长期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上缺乏合理规划。

  针对这些问题,上海海关加大对国内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宣传和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改善目前在开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解决遇到的问题,还探索加强与国内行业管理部门的合作,并积极支持国内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组织和团体,推动国内企业加强自身的维权机制建设。

  上海海关主动联系市外贸企业协会、市纺织企业协会、市汽车企业协会等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法规宣讲会,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部分企业遭遇较严重的侵权但又缺乏维权手段,海关多次举办关企专题座谈会,面对面讲解海关作业流程,介绍其他企业积极维权的成功案例,帮助企业提高维权能力。部分企业反映其管理层知识产权保护知识欠缺、保护意识不强及对保护工作存在认识误区,海关便主动深入企业开展宣传工作,讲透政策、说清问题,为企业管理层出谋划策,协助企业构建符合运营现状的维权架构。

  上海海关还着力促进企业提高配合度,通过长效规划提高保护成效,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加强专项风险分析,针对重点企业、重点商品、重点货物流向,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行动;引导权利人企业及时、主动、准确维护授权企业名单;通过建立健全进出口货物知识产权状况预确认制度,设定专人专岗,主动为进出口企业就即将进出口货物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事先核定,保障进出口企业在实际货物通关中实现快速通关。

  针对部分企业反映维权成本高的问题,上海海关一方面监督、协调相关企业合理收取相关费用,另一方面鼓励权利人在海关案件终结后,继续积极主张自身权益,并为权利人在民事赔偿诉讼中提供有效证据。同时,积极帮助权利人企业申请通过海关总署总担保核准,发挥总担保的效用,使得企业申请扣留侵权的资金投入大幅降低。

  此外,上海海关还积极开展与执法机关的有效合作,形成打假维权的合力,扶持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特别是注重与公安机关协同配合,打团伙、挖根源,通过移送案件线索实现刑事打击,从根本上解决国内企业维权不尽恶首,侵权难以除根的状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