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男装上市竞赛:上市并非终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7 12:57 来源: 《新领军》杂志国内男装企业纷纷谋求上市的背后,是这一领域竞争态势正变得越来越严峻的现实。随着众多国际品牌和国内大型服装企业盯上中国男装市场,这种竞争不只局限在品牌、价格、渠道、资本等某个单一方面,而是越来越体现在整体实力的比拼上。
这种情况之下,要拉开差距,获得发展先机,寻求资本市场支持成了必不可少的手段。拥抱资本,积极上市,是服装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寻求更大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一个成熟服装企业实施资本战略的有效途径。
伴随着新一轮资本力量的介入,男装行业的竞争格局可能再次发生重大变化。对于目前经营规模大多处于二三十亿、品牌影响力和渠道覆盖都差距不大的众多一线男装品牌而言,这一轮的上市无异于一道新的起跑线。唯有先拿到参赛资格,才有可能领跑在前。
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市也只是入场券。面对上市后更复杂的内部管理、渠道下沉和资源复制能力问题,本土服装品牌应该如何应对?火热的市场能否催生本土的乔治阿玛尼和皮尔卡丹?目前尚需时间检验。
■ 策划:本刊编辑部
■ 编辑:田倩平
■ 执行:
本刊记者 鲁永奇 牛巍 李默涵 陈翩翩 张馨
特约记者 叶文东 张子健
■ 图片编辑:唐志
■ 封面设计:郑芳
上市非终点
曾几何时,对品牌服饰的热衷一度被认为是女人的专利。但如今的品位男性,尤其是大部分的职场精英们,对事关自身形象的事也变得越来越在意。相比女性服装消费偏冲动、金额相对较小、缺乏忠诚度等特性,男性对时装的消费,更看重品牌、质量,更在意气质和品位的契合,并且,对价格不敏感——对于企业而言,这是最关键的。有数据显示,商务男装市场2009年国内男装零售总额约为2067.8亿元,2010年已突破2300亿元,远远超过品牌女装的市场表现。
作为服装行业目前成长性和发展环境相对较好的一块土地,商务男装的前景已经引发了资本的热切关注。2011年,中国男装市场零售额已达3900亿元。然而,这也仍然是一块处于争夺中的半蛮荒之地。数据显示,2009年零售额最大的五家男装上市公司,市场份额合计不超过10%,行业前三不到5%,位于行业之首的中国利郎也仅占2.16%。品牌认知度低下、品类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十分突出,反观国际男装市场,大部分都已集中在BOSS、Giorgio Armani、CK、Hermes、Dior、GUCCI等不到十个大品牌手中。
长期以来,我国男装品牌甚至整个服装行业的同质化竞争都非常激烈。2010年以来,在成本上升和品牌升级的驱动下,男装企业迸发出空前的上市热情。但单凭热情似乎难以打动市场和监管层。劲霸、柒牌、诺奇等屡屡破灭的上市梦,足以说明男装品牌尚需修炼。
男装品牌谋求上市,目的就在于尽快把自己的渠道做强,品牌做大,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很多公司并不具备上市的核心竞争力,也缺乏业绩持续增长的后劲。其中,存货周转率下滑与核心竞争力的缺乏成为不少服装类企业上市的绊脚石。由于存货周转率的快速下降,直接增加了企业的销售风险及财务风险,这也导致服装企业IPO面临极大考验。
究其原因,传统“生产外包+直营店、加盟店”的商业模式,导致了企业的研发设计能力、营销渠道建设和管理能力普遍偏弱。整个服装行业中,处于零售终端环节的品牌服装企业利润空间最大,其盈利能力、成本转嫁能力、抗风险能力最强。但目前的男装企业,普遍在建设营销渠道的过程中,缺乏对速度与效益的综合权衡。渠道建设过快导致资金链紧绷的现象时有发生,单店盈利能力还有待提升。对于拟上市男装企业而言,自身的管理能力与资源复制能力将成为决定IPO能否成功的任督二脉。
与此同时,对于尚处成长期的国内男装零售业而言,外部竞争也在变得日趋严酷,随着市场不断细分,来自国内外竞争品牌的竞争压力将持续甚至加大。如此情境,中国的男装品牌将如何应对?火热的市场能否催生本土的乔治阿玛尼和皮尔卡丹?目前还需要我们去深入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