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西京医院:科技创新造福军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8 06:52 来源: 经济日报

  2011年,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陕西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全国医院科技创新一等奖1项。一年内摘得7顶桂冠,是什么力量激发西京人创造出如此骄人的科研创新奇迹?

  医院政委董新平的话,听来很受启发:“取得科研佳绩,与一代代西京人凝练出的以创新文化、精品文化和阳光文化为核心的‘西京文化’密不可分。‘西京文化’聚集了西京人科研创新的氛围,提升了西京医院科研创新的水平,爆发出一年内获得7个一等奖的绚丽井喷。”

  创新 抢占医学科研高地

  西京医院院长熊利泽是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心脑保护的关键分子机制及围术期心脑保护新策略”项目主研人,在向医学未知领域的探索中,“怀疑”成了他的思维定式。临床实践中,即使患者得以治愈,他仍会自问:我们用的治疗方法是最好的吗?就算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治疗方法,他还是会想:这种方法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熊利泽要解开一个个心中“疑窦”,唯有千方百计推陈出新。循着这条创新之路,熊利泽团队潜心研究23年,收获5项国际首次创新发现。研究结果被美国、欧洲纳入相关疾病的治疗指南,国内51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5.3万余例高危患者受益。

  熊利泽说,西京医院的“创新文化”,就是以国际视野定位、以世界标准衡量,勇攀医学巅峰、抢占科研高地、创立学术新论。

  2010年的一个下午,两名生命垂危的肝病重症患者正在西京医院等待最后的生还希望——肝移植。而此时,移植肝源只有一个。怎么办?西京医院肝胆外科主任窦科峰脑海中灵光一现:将肝源劈开分别移植。全院紧急动员,14个科室、52名医护人员携手实施国际首例劈裂式“两人异位”肝移植手术。13小时后,两个24岁的生命重新上路。

  培养和激发全院人员敢创新的气魄、思创新的精神、会创新的本领,永远是西京医院党委的中心议题之一。在这所研究型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平均每天一场学术报告会,名家讲坛、名院讲座、病例精析、精美护理、公益讲堂……为产生好论文、大成果,10000平方米、29个功能单元、设施齐备、资源共享的“西京科研支撑平台”建了起来;成立分子影像、转化医学、干细胞治疗和新药研发四大研究中心机构,在不同学科间“混搭”组合研究优势;全年1000余万元的奖励资金毫不“吝啬”,一切都为创新服务。

  医院整形外科主任郭树忠教授参与完成的“严重颜面战创伤缺损与畸形的形态修复和功能重建”,同样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样也是创新的成果。过去,脸部受伤的人多是通过做假体来“重塑形象”,能不能取自身“材料”重塑自我?一个没有耳朵的女孩,郭树忠取出她的肋软骨,“雕刻”出一只有血有肉的耳朵“完美拼装”;一个1岁孩子下巴被动物咬掉了,郭树忠又帮他造出了“自己的下巴”……而他最终创新实施的世界第二例、中国第一例“换脸”手术,震惊世界!

  西京医院从顶层设计开始的制度创新,是一项项科研创新大奖生长的沃土。复杂病症患者需要多个学科共同诊治,西京医院整合各个学科优势,创新建立“院中专科医院”,让病人诊治更便捷,也使科研人员“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如今,“院中院”模式已在全国多家军地医院推广,西京医院也因此荣获全国首个医院科技创新一等奖。

  精品

  一切都要做到最好

  维吾尔族女孩麦迪娜被大火烧伤了左小腿,胫骨三分之二外露,重要血管损伤,当地医院建议截肢。为了保住腿,父母带着她不远千里来到西京医院。烧伤与皮肤科专家们经过5个小时成功手术,既覆盖了大面积外露的胫骨,又重建了肌肉皮肤缺损组织,成功保住了麦迪娜的左小腿。当得知女儿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时,妈妈努尔扎迪流着眼泪说:“我做梦都能梦见我的小麦迪娜能下地走路!”

  像这样的经典病例在西京医院不胜枚举。一位意大利患者跟骨软骨原发恶性肿瘤,面临截肢危险。意大利罗马埃琳娜女王医院国家癌症研究所专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西京医院骨科医生李靖副教授。小腿截肢术一度成为跟骨恶性肿瘤治疗的终极方案,西京医院骨肿瘤科根据肿瘤不同解剖分型特点提出相应的保肢生物重建方法,解决了跟骨肿瘤整块切除和后足生物再造两大难题。在李靖的手术指导下,意大利患者的小腿保住了。

  “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做最好的医生、写最高影响因子的论文、出高精尖的成果……这就是西京医院的精品文化”。李靖说。

  精品课程、精湛医术、精优论文、精尖成果、精细管理、精英人才、精良设备、精品党课……如今,西京人将精品文化标杆插在了医院建设的各个方面。“通过精品文化的历练,一个个世界医学难题从这里破解,其他医院做不了的手术西京医院能做,别人不敢接的病人从这里康复而归,我们西京人追求的就是这种自豪感和成就感。”熊利泽说。

  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要做就做最好的,这就是西京人对精品文化的诠释。20多年前,樊代明院士领衔的创新团队向胃癌展开攻击时,国际学术界可以借鉴的成果凤毛麟角。历经18年殚精竭虑,终于取得突破性成功,获得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年来,西京医院还成功开展了亚洲首例心肝肾同期联合移植术等移植手术436例,国家开展的心、肝、肺、肾4项大器官移植项目全部获得资格准入;成功开展亚洲首例全胸腔镜下房颤治疗术、国内首例电钩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等微创手术20257例,微创技术特色形成规模;成功救治罕见巨大血管瘤等患者,在疑难重症和多发伤救治方面凸显了医院综合实力。

  20年来,西京医院对延安市人民医院等10家西部地区医院进行技术扶持,派出医疗队560余批次,足迹遍布陕、甘、宁、青、新、晋等西部省区,捐赠仪器设备价值逾千万元,救治患者20000余人次;自2003年以来,医院救助了2100多名西部地区的孤贫先心病儿童。这一切,丰富和延伸的是西京阳光文化的内涵

  医院政委董新平说,“一流文化造就一流人才、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技术、一流技术造福广大军民,文化软实力促进了西京医院实实在在的大发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