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不单单为了族群而抗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0 01:0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赛德克·巴莱》今日公映,导演魏德圣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化解族群与族群间的误解:“如果把抗争永远束缚在狭隘的框架里,那么滋生的永远是仇恨。”

  徐佳

  “只要你走进电影院,我就一定会感动你”,在《赛德克·巴莱》的记者会上,导演魏德圣直白地为这部即将于今日正式公映的影片“拉票”。

  “我不敢预测票房,大陆观众的口味很难捉摸。”他如是说,暗示了上一部作品《海角七号》在大陆票房的失利。《海角七号》是魏德圣于2008年推出的剧情长片,以超过5亿元新台币的票房在本土市场收官,直接助推了台片复兴的进程。但在大陆,《海角七号》的闽南语对白以及本土视角却带来了一种疏离感,使观众难以亲近。

  《赛德克·巴莱》同样面对这样的状况——延迟上映、非国语对白、本土故事,它以台湾少数民族反抗日本统治的“雾社事件”为切入口,试图解构教科书长期赋予“抗争”的意义。去年9月的威尼斯电影节上,《赛德克·巴莱》首次亮相,却引来了大陆和台湾媒体的两极评论。随后,该片在台湾地区收获了8亿元新台币的票房,创造了台湾影史的票房之最。但在姗姗来迟的大陆市场,《赛德克·巴莱》能收获几何,只能打上问号。

  赛德克语义中,“赛德克”是“人”的意思,“巴莱”是“真正的”。上世纪90年代,魏德圣翻阅了台湾漫画家邱若龙的漫画《雾社事件》,那段历史让他着迷。雾社事件是日本侵占时期,台湾本土最后一次激烈的反抗日本侵占行动,由赛德克族人发起,牺牲人数近千人,异常惨烈,几乎灭族。

  魏德圣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化解族群与族群间的误解。“表现反抗史的电影太多,如果从少数民族的角度解析,文化解读的空间就会很多。”雾社事件爆发于1930年,那是政治、经济最为稳定的时期。“赛德克族的人是猎人,猎人对猎物有独特的思考”,是什么让他们在这个时候决定牺牲生命,他们捍卫的自由,又是什么?

  “是文化的冲突,信仰的力量,”魏德圣解析,“他们追求的是灵魂的自由,不单单是为了族群而抗争。如果把抗争永远束缚在狭隘的框架里,那么滋生的永远是仇恨。”

  《赛德克·巴莱》是魏德圣筹备了12年的电影。自1999年剧本写成后,因为资金的问题,一直被无限搁置,直到《海角七号》的意外爆红,才有了重拾的勇气。他把从《海角七号》赚到的1.5亿元新台币全部投入其中,并开始不停举债。最终,他“厚着脸皮”向所有认识的演艺圈的朋友,包括周杰伦借钱,一点点才攒齐了启动基金。

  “这部片子耗资7亿元新台币,拍摄10个月,前期筹备8个月,后期制作1年,方才完成,”魏德圣感慨,“现在台湾8亿票房,拆账后收到5亿新台币,《赛德克·巴莱》还差1亿~2亿新台币才会收回全部投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