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缓中趋稳预调微调措施得力 专家建议密切监测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1 08:13 来源: 金融时报牛娟娟
当前要保持较为均衡的经济运行状态,应进一步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客观认识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并在此基础上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继续优化流动性管理,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记者牛娟娟央行日前发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给出了“开局稳健”的总体评价。“总的看,在国内外经济环境依旧较为复杂的态势下,我国一季度宏观经济‘缓中趋稳’,虽然1、2月份有些数据明显下滑,但是到3月份,数据中透露出不少积极信号。”来自华安证券的业内人士认为,“一季度经济增速虽然逐步放缓,但实体经济形势实质上是有所好转的。”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呈持续回落态势,而这实际上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一季度我国部分经济指标增速继续回落,但3月份工业生产、发电量及货币信贷投放等均有所加快,第一季度新开工项目增加也较多,加上PMI和M1的回升,都给市场注入了信心。因此有专家预计,目前经济正处于信贷向实体渗透、实体经济即将回升的“前夜”。
实际上,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容易。在“稳中求进”的政策基调下,今年以来,我国既着力于保持宏观经济形势的稳定,又着力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宏观政策采取了一系列预调微调措施,有效实现了经济稳定增长。
具体看,宏观调控继续积极关注处理好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根据流动性供需状况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继续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适当调整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有关参数,以更好地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与此同时,积极促进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三农”和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信贷支持。可以说,今年一季度开局稳健,是前期各项政策相互配合、共同发挥积极作用的结果。
本次报告总结指出,“总体来看,目前经济增长、就业相对平稳,国际收支继续趋向平衡,物价相对处于不稳定回落状态,对经济回升较为敏感,宜保持住目前较为均衡的经济运行状态。”
采访中,专家指出,当前要保持较为均衡的经济运行状态,应进一步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客观认识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并在此基础上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从总的形势看,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仍然极为复杂和严峻。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国际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需求结构转换短期内可能对增长产生影响,物价形势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的态势则要求当前宏观调控要把握重点,有的放矢。
首先,要继续优化流动性管理。“央行有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提出要‘合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流动性管理操作’,并对‘稳步增加流动性供应’给予明确,这是因为,从宏观经济看,今年要实现‘稳增长’目标还面临一定压力,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仍很复杂,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加之企业经营困难、存在降低融资成本的现实需求,外汇占款流入态势正在发生一些变化等因素的存在,都对当前加强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继续优化流动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周景彤说。
其次,要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有专家表示,这是因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从中长期看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拓展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在空间。这就要求相应地继续着力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密切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扎实推进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发挥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对信贷结构的针对性引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把握好贷款投放节奏和结构,切实做到“有保有压、有扶有控”。
再次,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提高金融体系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当然,在积极深化金融改革的同时,还应积极关注金融风险的防控。”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周昆平表示,应建立健全一套能够正确反映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系统重要金融机构的监管,建立金融领域跨行业、跨部门、跨国界的风险监管协调机制。大力推动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通过制度建设和技术手段来吸收各种内在金融风险要素,把风险控制在最低点,防范其危害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