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宇资讯分析师: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弊端在哪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1 23:14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王超 张学智报道

  随着近几年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深入实施,汽柴油的定价更加市场化,而国际原油风向标的作用更加明显,原油价格的涨跌会迅速影响国内油品市场的操作心理。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本身存在的很多问题也逐步显现,在过去两年国内通胀压力高企的大环境下,成品油定价机制并未展现足够的调节市场的作用,却因成品油对各行业的传导作用无奈成为通胀问题的放大镜,国内各地区频频出现的“油荒”也引来各方质疑。

  中宇资讯市场分析师王金涛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现行定价机制计价周期较长,调价时间滞后。最近几年国际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欧债危机悬而未决,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收紧银根,世界经济面整体疲软,而中东、北非一带地缘冲突不断。国际原油的金融属性进一步显露无疑,国际油价体现出长期宽幅震荡及短线涨跌幅较大的特点。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计价周期较长,22天的平均价格很难体现出原油两三天的大涨大跌以及市场心理的变化,这样往往使得市场进入短期的混乱,成品油市场炒作、屯油等套利行为增多。

  其次是“4%”的不合理性。石油价格管理办法中规定国际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假如以22天三地原油移动均价100美元/桶作为基准,当价格上涨4美元至104美元/桶时,成品油价格可以上调,而上调后104美元/桶将会成为新的基准价格,国际原油下跌幅度需要4.16美元的下跌才能再次满足4%的条件。这就造成了一段时间内上调与下调的不对等,即使国际原油回吐前期一段时间的相应涨幅,国内成品油价格也往往涨多跌少。定价机制实际上加剧了价格的过快上涨,进一步缩窄了批零价差,民营油企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

  再次,挂靠原油种类参考价值下降。在中国最主要的几大原油进口来源国中,沙特、伊朗均采用三地原油中的“迪拜”原油进行定价,而俄罗斯、安哥拉等采用“布伦特”原油定价,因此迪拜、布伦特原油入选“三地”合情合理。但“辛塔”原油已经没有太大参考价值。

  最后,目前的成品油调价对民营企业的生存状况以及市场供需基本面考量不足。国家在调整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时,并非完全依据上述几个“硬性”条件,而会考虑国内宏观经济状况,如在国内物价水平较高时,适当推迟上调价格的时间。既然如此,国家似乎可以考虑的更多。中国地域广阔,由于炼厂的分布不均,国内成品油资源往往出现局域性紧张,而农业、渔业等方面的季节性刚性需求更容易引发大面积的油荒产生。现行的定价机制中有批零价差每吨300元的规定,即最高批发价格按最高零售价格每吨扣减300元确定,但近几年执行的情况并不是很好,2010年的柴油荒时期就是一个集中体现,那时候民营企业批零倒挂现象严重,实际上,处于垄断地位的国营油企,也深谙其中之道,加大直销与零售量,而在批发环节持续控量,一定程度加剧了社会流通资源的紧张。

  针对上述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王金涛建议,定价机制有以下改革方向:一是缩短计价周期,如将22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即两周左右的时间。 二是更改挂靠原油种类,笔者建议保留布伦特、迪拜,去除辛塔,引入“阿曼”原油现货及美国纽约商交所原油期货WTI。三是定价机制中可引入第三方国家媒体定期发布调价信息,如新华社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