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山西浮山县:蘑菇产业遍地开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1 23:13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解刚

  通讯员 李益民 周磊报道

  春暖花开时节,山西省浮山县天坛镇赵家垣村的山坡上,上百个村民正在开凿、挂窑、填料、种菇,一片繁忙的景象。“我家今年共承包了两个窑洞,窑洞总投资1万元,村里不但统一通水通电,还补助了5000元钱,用于打窑洞和购买菌种、肥料,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现在大家积极性特别高!”村民石学杰兴奋地告诉记者。

  赵家垣村地处旱垣地带,农业生产条件较差,村里七沟八梁,沟壑纵横,搞种植业“先天不足”,但是土沟土坡打窑洞却是十分便利。村干部和村民们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决定巧借地势打窑洞发展蘑菇产业,变不利为有利,变劣势为优势。今年该村投资100多万元打成土窑洞120眼。书记李迎才高兴地告诉记者,每眼窑洞生产一个周期4-6个月,除去原料和人员工资可以挣到1万元,一年出两茬,一眼窑洞纯收入就在2万元,老百姓可算是有了“摇钱树”。

  近年来,浮山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企业转型、农村特色”的发展思路,坚持“政府搭台、百姓唱戏”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引导、帮扶当地企业、农民培育、引进蘑菇新品种,壮大菇棚、窑洞食用菌项目基地种植,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全力提高食用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蘑菇产业成为了浮山农业发展的新型特色产业。

  产业模式多点开花

  在浮山县北王乡一提起王东亲,当地村民们就说“那个女人,把事情搞得那么大,实在不容易,确实了不起!”王东亲2008年回乡创业,短短3年时间,她不但把老百姓看不起的蘑菇种植事业做得红红火火,还发展带动周边村民种植蘑菇。目前,东亲食用菌合作社已发展标准化双孢菇棚6座,年产值60万元;半地下室标准化鸡腿菇棚16座,年产值240万元,年收入达300万元以上,纯收入上百万。

  响水河镇上东村位于浮山县南部,山多沟深,上东村人根据这个地理特点,投资64万元,于2008年建成了一个‘U’形双孢菇基地示范园,该示范园总面积2.3万多平方米,年产值达600万元以上,纯收入达300万元以上。示范园的成功,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种植特色农业的积极性,而且成了推广发展的示范标准,大家纷纷来到示范园取经。

  产业发展合作社搭桥

  浮山县张庄乡涧头村就是利用搬迁后的旧窑洞及荒山荒坡,改建成双孢菇种植基地,不占用一分地,却有了比较不错的收入。村民王清林说:“我们利用冬季农闲季节,建设了这些双孢菇窑洞,通过合作社学到种植技术,现在我们的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多了,规模也一年比一年大了。”朴实的话语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去年王清林种了4个窑洞的双孢菇,半年就收入了1.5万余元。

  随着蘑菇产业的发展,浮山县积极组织当地经济能人,成立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不仅解决广大菇农的销路问题,还在平时为菇农解决种养难题,为蘑菇产业的发展创造新辉煌。菇农们高兴地说:“合作社是菇农的技术员和推销员!有了合作社,我们心里十分踏实。”“蘑菇好似摇钱树,种了蘑菇能致富。”成了当地群众的一句口头禅。

  产业升级双向提高

  浮山县以菇棚、窑洞种植为基础,积极引进食用菌深加工企业,实现食用菌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特产向名牌的“双提高”,促进产业全面升级。

  浮山县玉杰食用菌有限公司是一家现代化食用菌生产加工和生物技术研究推广企业,依托中科院微生物所、山西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采用目前机械化程度较高的食用菌瓶栽生产线,是省内第一家采用液体菌种技术实现连续生产的企业,主要生产珍稀有机食用菌杏鲍菇鲜品,年产量2400余吨,年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

  好政策富一方,好项目富一片。蘑菇产业的成功范例,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农民和企业家的积极性,人们或单干或合伙经营,纷纷加入到食用菌种植的大军里。原来默默无闻的小蘑菇已经成为浮山农业方面的主导产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