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双转移”不只是欠发达地区 一厢情愿的招商引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2 00:3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清末,中国生丝和茶叶出口一度出现爆发式增长,高额利润诱使大批农户投入生丝和茶叶生产。然而,随着日本生丝和印度茶叶产业崛起并取代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中国相关产业和产地陷入深重的萧条之中。

  类似的一幕早在2008年金融海啸之前的2006年,在珠三角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带,就有征兆。

  2006年6月,由深圳贸工局牵头展开的一项企业外迁调查表明,深圳市共有119家工业企业已经或计划外迁,涉及工业总产值90亿元。其中,共有18个工业行业出现企业外迁情况,迁往地点省内集中在东莞、惠州、中山、河源等地,省外则多往湖南、江西、江苏等地迁徙。

  而企业迁徙的原因无非就是——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伴随而生的则是不断讨论的刘易斯拐点是否来临?),人民币不断升值,用地、电、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企业成本不断上升。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是广东经济最大的软肋。广东省显然不希望自己的传统产业全部转移出省外。但如何顺应全球产业转移规律,广东顺势提出“双转移”战略。

  “我认为实施‘双转移’最为可喜的变化是,目前大家的认识都得到了统一。‘双转移’刚实施时不仅企业抱有怀疑的态度,就是政府很多官员都认为不合时宜。”作为“双转移”战略文件的起草者之一、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的汪一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1. “双转移”与“腾笼换鸟”联系紧密

  《21世纪》:有人担心,广东的转型升级会导致“产业空心化”。另外,2008年适逢全球金融海啸,企业本来就生存艰难。当时有争议说政府不能“落井下石”,也有说金融危机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市场机会。你怎么看?

  汪一样:这种担心大可不必。不能把“产业”的概念仅仅理解为是第二产业、制造业。第三产业、服务业也是重要的产业,而且是附加值较高、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就广东来说,也不是不要制造业,而是不要低端的制造业。不是不要传统产业,而是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国外许多炙手可热的奢侈品,如手表、皮包、香水,它们都是传统产业演变而来的。

  转型升级改变了以前“拼汗水、拼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取而代之的则是“拼服务、拼智慧”的发展方式,这为地方政府的发展找到了一条新路。拿广州、深圳来说,以前第二产业超过50%,第三产业仅为40%多。经过转型升级,2010年广州第三产业达到62%,在国内仅次于北京,深圳也达到55%,都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加工制造拉动经济的发展格局。时代变了,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也应随之改变。

  《21世纪》:2008年5月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了三次全省“双转移”工作会议,坚定不移地推进“双转移”。2011年9月第三次“双转移”工作会议上,汪洋书记再次要求推动“双转移”从量变到质变。目前,“双转移”战略进展到了什么程度?

  汪一样:“双转移”不再只是欠发达地区一厢情愿的招商引资,而是同珠三角地区的“腾笼换鸟”、同世界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紧密联系在一起。

  通过推行“双转移”战略,可以同时解决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城乡二元结构分割的问题,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粤东西北地区而言,“双转移”给它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双转移”也恰是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广东农村居民收入增幅一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今年一季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上年同期的2.74收窄至2.7。去年,这一比值更是自2003年以来首次降至3倍以内。来自省人力资源和劳

  动保障厅的信息也表明,3年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266.6万人,转移就业469万人,近17万户贫困家庭通过劳动力转移实现脱贫。“双转移”提出的目标是三年见成效,五年大见成效。我们看到目前已见成效,我相信五年之后广东的面貌将得到彻底的改变。

  2. “双转移”已成广东经济增长引擎

  《21世纪》:其实一直有人担心广东在搞“双转移”时,会不会导致污染企业随着工厂搬迁而导致污染转移。毕竟,产业转移承接地,特别是粤北山区,是珠三角地区的生态屏障。你怎么看?

  汪一洋:事实上,广东对搞“双转移”会不会导致污染企业随着工厂搬迁而导致污染转移早有规定,哪些产业是限制转移、哪些是禁止转移,这些早已规定得清清楚楚。而且不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统一进园,统一规划建设。随着转型升级的进程,广东的制造业逐渐向产业链的两端——设计、研发、标准、品牌、销售等高端环节延伸,同时也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以获取更多的附加值。事实上,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通过技术、研发、品牌、营销等手段提升产业水平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核心任务。

  《21世纪》:作为粤北山区,清远市该如何把握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机遇?在省级层面,是否有适当的政策倾斜?

  汪一洋:“双转移”已成广东经济增长引擎。对于珠三角而言,3年时间“双转移”有力推动了全省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其中,实施“腾笼换鸟”策略的珠三角,三大传统产业的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比3年前下降了三个多百分点,同时广州、深圳的现代服务业比重大大提高。而作为粤东西北地区的经济要走向一个新的高点,应借“双转移”东风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比如清远,应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努力建设符合清远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

  “双转移”在广东省来说是一盘全局棋,为加快粤东西北产业的转型升级,全省在安排资金、项目时应该实施差别化措施,对区域和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扶持,逐步形成以珠三角为龙头、东西北为支撑,全方位、多形式、齐发展的自主创新发展格局。

  另外,还应该完善政策框架。譬如,要加大对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的扶持。产业集聚、集群化发展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要尽快出台配套政策,使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真正发挥示范作用,这样就会形成粤东西北产业发展的龙头,从而带动该地经济全面的发展。

  还有就是提升产业层次也非常重要。广东省有关部门要把目光更多地投视到东西北地区,将更多高技术、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企业布点东西北地区,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应实施倾斜政策,在东西北地区选择一些技术领先、市场广阔的产业加以大力培植,同步推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