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怎么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4 09:26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张勇团队关于天猫平台发展和运营方式的三个思考。
文|CBN记者 李翔
1 阿里巴巴一直有个口号是客户第一,但是在这个平台上,客户里面有买家也有卖家,还有合作伙伴。究竟哪个客户第一?
“对天猫而言,买家非常重要,但对买家服务的前提,是把卖家服务好。因为对买家的很多服务,不是由我们来完成,而要通过卖家来实现。所以你要让商家具备更好的服务能力,制定更好的服务规范,最终才能把消费者服务好。”张勇说。
2 除了流量之外,天猫还能带给这些商家什么?
张勇的答案是“服务体系和商家培训体系”。“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不是B2C,而是服务于专业B2C的服务提供商。那你是否具备服务能力?”他自问道。
“单纯比拼价格一定会弱化服务的附加值。但现在只是把货输入到这个平台还不够,交易完成后还有服务的问题。商家如果不能提供,我的共享平台可以提供给你,而且还是第三方。这样一个链条就串起来了。”天猫电器城的负责人满楼说。
满楼描画的图景是,由天猫来整合社会化的资源,整合完成之后,商家可以来选择是否使用,或者使用怎样的服务,“我可以选择不提供这样的服务,因为我觉得很麻烦;但是有人说我为了提升竞争力我就愿意提供。整个服务可以分出不同片段和层次出来。”而天猫要做的,则是在建立完这个服务体系之后,“用服务标准去引导整个上游商家不断拔高自己的服务能力。”
他们还尝试将自己收集到的互联网数据传递给品牌商和制造商,以便使制造商能够更好满足来自互联网上的购物需求。这个想法并不创新,他们能做的是:去实现。
“我们做过空调的团购、液晶电视的团购,都是先收集需求,然后把需求数据传导到生产线。”满楼说,“整个过程是,消费者需求信息传递到平台,平台整合之后传递给厂商,厂商15天内批量生产,然后运输到我们的物流体系,发货给消费者。”
3 运营流量的能力有没有达到这个平台和生态圈的要求?
“流量代表着需求,而供给则是符合需求期望的商品和服务。”张勇称。因此,所谓流量运营,就是“供需匹配的关系”。而在天猫内部,“如何使流量匹配”也代替了之前经常会讲到或被问到的“如何分配流量”。
2011年在内部讨论时,他们提出要做“有厚度的B2C交易平台”,以此来区分于淘宝网的广度。“不是靠商品的海洋来完成,一定是有相对而言的有效边界的。如果太宽的话,貌似是给消费者很多选择,实际上是给他带来更多选择成本。他要花更多时间才能完成购物过程。他在购物过程中的节点越多,等于冗余节点也越多。而冗余节点会带来一些不好的体验,会让整个平台服务的口碑都会受到一些影响。”满楼说。要做到厚度和减少购物时的冗余节点,就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处理来使得流量被更有效地引导和配置。
“这都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虽然有点虚,但它就是这么一回事。”张勇说。
此外,尽管从淘宝商城开始独立为一家公司之后,张勇就在不断强调“确定性”,但是他仍然认为,对于今日的天猫,其软肋仍然是“商品和服务的确定性”,“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希望做好的一件事”。
“怎样在一个开放平台上做到确定性?这种确定性不是唯一性,是在多元情况下每一种情况的确定性。它不代表服务标准只有一种,商品只有一个层次,它可能是多层次的服务,多层次的商品,但是每一个层次就应该是这个层次应有的样子。这是我讲的确定性。”张勇说。
与此同时,和所有快速成长公司的CEO一样,他要担心组织的问题。聚划算所出现的小二贪腐更是提醒了他这一点。
“我很庆幸我们只有1000人。”他说,自己难以想象如果现在必须去管理上万名员工,他该怎么办。“毕竟,他们是人,不是木头,也不是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