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专访中国人保秦岭:发审权是万恶之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4 23:3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高市盈率、新股破发、业绩变脸……A股市场种种弊端背后,存在着严重的体制沉疴已是市场各方的共识。

  “中国证券市场从一开始诞生就是一个怪胎;它有两个毒瘤,一个是股权分置,一个是发行审批制度。”秦岭,中国人保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直言不讳。

  而自去年下半年至今,新一任证监会主席力推“新政”,改革举措频频,激励喊话不断;甚至有市场人士认为,“郭氏新政”本质上是中国资本市场第三次大变革。身为一家管理资金规模超3000亿元人民币的公司高管,秦岭对这轮新政又作何见解?

   监管归位

  《21世纪》:你如何看待当前的证券市场?

  秦岭:作为证券市场一路走来的经历者,我个人感觉忧心忡忡。证券市场发展了20多年,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完全背离,确实有些东西不吐不快。

  我一直认为中国证券市场从一开始诞生,就是一个怪胎;它有两个毒瘤,一个是股权分置,一个就是发行审批制度。

  大家都知道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最典型的产物,但我们的证券市场采取行政手段与市场相结合的路子,所以是个怪胎。

  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使得中国证券市场创造了辉煌。剩下发行体制这个毒瘤,证监会如果真能把它改掉,让出发行审核的权利,A股市场还是能够兴旺的。

  《21世纪》:我们最近也看到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退市制度、保荐人制度还有并购重组方面的相关政策,感觉整体方向还是市场化的。

  秦岭:整体方向还是循序渐进在做,我认真看了发行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但还是没有解决实质问题,它的核心是解决信息披露问题,但信披实际上不是现在要澄清的问题。

  新政要义是淡化管制,强健市场。强健市场是可以的,但管制恰恰是我们证监会要归位的。现在我们是只要披上IPO的股份制改造外衣,只要是经过审核的,都是合法的;实际上,证券市场监管应该是按照市场化的发行原则。

  我认为证券市场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市场化发行,严格审核上市,把发行和上市分开,这样IPO的高市盈率、恶炒新股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21世纪》:退市制度还是给准退市股留下了一线生机,是不是表明改革的决心还是不够大,有一定的妥协?

  秦岭:这个是必然的。证监会负责IPO的审核发行,就是一个选优的思维,结果就是天下无贼,通过审核上市的都是好的,没有监管,优胜劣汰的机制在这里也是无效的。

  但证券市场的最核心的原则就是优胜劣汰。在三公原则下,只有好的企业才有生命力,差的企业必然要淘汰。劣胜劣汰机制不发挥作用,优币驱逐良币环境下就造成恶炒绩差股,价值投资被边缘化。

  证监会的职责就是净化证券市场的环境,只有这个职责到位了,才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好的公司才能敢进到这个地方,差的公司就进不来甚至不敢进来。

  放手发审

  《21世纪》:现在大家已取得共识,就是改革要市场化。但也有人表示担忧,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如果一下全部放开,股民没有判断能力辨别好坏。

  秦岭:这是伪命题。最有鉴别能力的就是投资者,腰包里的钱不是那么好骗的。

  如果监管层放开发行,则需要将发行和上市环节真正分开,适当拉长发行和上市之间的时间跨度。公司发行完成之后能否进入上市程序,沪深两交易所要严格履行审核职责,最终能不能过关由投资者判断。

  《21世纪》:如果监管层放开发行不审核的话,那是否就无所谓造不造假?

  秦岭:市场如果放开发行,同时是要加强监管的。

  一个病人到底是输血重要还是止血重要?当然是止血重要。现在证券市场就在大出血,出血的地方就是IPO。现在二级市场的财富效应已消失殆尽,财富效应全聚集到IPO本身,666家在排队,都至少经过3年以上的等候,这个过程不知花了多少成本。

  而一旦拿到批文,就产生暴利,它的投资就会产生高额回报。所以一个是拼命的想拿批文上市,上市之后,又拼命想套现。

  证券市场不解决失血的问题,财富效应就完全聚集在IPO上,二级市场自然没有赚钱效应。

  《21世纪》:你对最近推出的几大市场的退市制度有何看法?

  秦岭:退市制度建立也有可能倒逼改革,但是很难。

  像ST大地,云南省国资委注入了好几亿,退市就是国有资产流失。这个要如何解决?首先监管层应该让出IPO发审权,将其交给交易所,自己的位置先回归,再着手退市制度。

  所以我总结了一下,证监会不放发审权才是市场的万恶之源,所有问题的根结就在这。

  现在的IPO审批制,一方面让一些烂公司有了寻租的渠道,相反也有很多好的公司,为了上市也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2012年难出牛市

  《21世纪》:能否介绍一下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机构对今年市场的看法?

  秦岭:今年年初,我们制定策略还是比较谨慎,但还是坚持认为今年不会比去年差。

  有几个理由,第一个就是A股证券市场的估值水平确实到了一个相对的底部,基本上接近2008年跌得最低的时候;另一个就是,郭主席去年上任以后,连续推出一些政策,维稳的作用都是非常明确的,即不愿看到股市再跌。

  尤其是监管层反复强调价值投资,包括欢迎养老金入市这些言论,都表明高层对市场的呵护。另外,避免经济硬着陆也是我国的既定目标,要保证经济的平稳的增长和发展,证券市场更要稳定。所以我们认为证券市场在2300-2400点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

  总体来说,通过这几年的保险资金投资的实践,证券市场经历了2007年大牛市、2008年的大熊市,又经历了这两年的波动以后,保险资金业内普遍认为权益投资的比例不能过高,因为波动太大,对保险主业偿付能力的冲击太大。

  《21世纪》:对权益类投资有没有一个明确的比例?

  秦岭:现在保监会的规定是基金加股票不能超过20%,但是行业这几年的平均水平基本维持在12%左右,像去年年底都在13%,这个已经很高了。

  《21世纪》:这是不是存在矛盾,预期市场企稳回升,但权益类投资的比例却并没有增加?

  秦岭:这有客观原因。去年遗留下来的浮亏太多,行业来讲权益配置在13%的比例已经很高了,虽然大家在讲今年不会比去年差,但要再加仓,谁都不敢去做,有很多公司甚至提出了权益配置比例降到7%—8%。

  所以总体来看,只能觉得今年不会比去年差,但是今年要走出一个大牛市,希望不大。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