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港资“钱进”内地,每年促成20个项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6 23:40 来源: 上海侨报李宇萍
17年来,香港中华工商业协会诞生与成长,伴随着香港与内地经贸文化往来的日渐频繁与加深。接受记者采访时,香港中华工商业协会秘书长陈峰感叹:“我们的商会是内地与香港经贸结合日益紧密的历史见证者。同时,也正是这种经济大势,推动了商会的蓬勃发展。”
造血能力强
香港无惧内地倒闭潮
与内地以营业额作为衡量企业规模不同,香港中小企业是以人数为界定标准的。“人数在100人以内的企业就是中小企业。”陈峰告诉记者,在香港,很多上市公司的年销售额即使在几百个亿,仍属于中小企业,一样能受到政府扶持。
“香港的许多银行会主动给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的渠道。对实际运营的中小企业,只要去申请,都会比较容易地贷到款,而且利息非常低。”陈峰说,香港中华工商业协会作为香港重要的华人社团,除了为4700多名会员在经贸交流、投资合作、商务休闲等方面提供服务,帮助香港企业在内地更好发展之外,也致力于构建一个平台,帮助内地企业吸收香港在融资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资源。
去年的浙江中小企业倒闭潮,使得一些温商撤资香港投资项目,许多内地老板也把在香港买楼的资金抽走。陈峰坦言,这并未对香港经济产生影响。“香港的‘造血能力’很好,整个经济体量很大,与内地的交集还不算太高,整体不产生影响。”
“海外和香港企业具有国际化的企业经营理念,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内地中小企业融入到香港商界,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经验,同时也希冀更多香港中小企业到内地发展。”陈峰表示,“商会将在6月主办的2012两岸四地国际投资合作高峰论坛暨中港经贸峰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借道内地
部分港企成功转型
日前,香港中华工商业协会组织在沪的近30名企业家赴宁波梅山保税港区考察。“除了广东和上海之外,宁波也是香港企业家比较了解和愿意投资的地方。在香港很多老宁波帮都说自己是上海人,在宁波的香港企业也很多。”陈峰对记者说,部分港资企业已经完成了从珠三角到长三角的产业转型过程。
陈峰说,从行业布局来看,珠三角的港资企业以制造业为主,科技含量较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在上海等长三角地区的港企多为房地产、酒店、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他们之间有很大区别。”
“以淮海路为例,从西藏路到成都路一段,如大上海时代广场、香港广场、瑞安广场、新世界广场,都是香港企业。而从每幢大楼入驻的企业来看,70%以上也是港资企业。”
根据国家商务部统计数据,国内的外资企业中,港资企业数量一直排名第一。“上海的人力成本低于香港,写字楼租金更是相差4-5倍。”陈峰说,“在中环租1000平方呎(约100平方米)的办公楼,在上海可以租四五百平方米。我们常开玩笑说,一个上市的内地企业,他的办公室可能是一个甚至几个楼层。但在香港,一家上市公司的办公面积可能只有两三百个平方。”陈峰认为,人力成本和租金悬殊等条件,都为港企到内地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不过,随着上海的人力成本增加,一些港资企业开始向北方进军。”陈峰补充道。
文化融合
加速企业发展
香港中华工商业协会中有70%是香港企业,其余的30%由国外和内地企业构成。下设的13个专业委员会,旨在以更专业化的精神为会员提供服务,其中的市长决策委员会协助会员联络政府、疏导关系、帮助解决企业纠纷和业务等困难,为会员企业在对外投资、贸易采购及其他协作中,提供来自于更多政府方面的支持和优惠的政策配套。
港商进入内地投资较早,基本已经适应内地生活和文化。“最初很多港商并不适应吃饭时的酒文化。他们觉得谈生意就是谈生意,不用喝很多酒。但是时间一长,内地官员的热情好客,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令港商逐渐习惯。”陈峰说。
多年来,香港中华工商业协会在香港、上海、北京、台湾及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主办、协办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近500场经贸活动。由协会组织的投资商在中国内地的投资项目已超过150个,这些项目包括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房地产开发等,总计投资金额超过80亿美元,几乎遍布全国。“每年促成近20个项目,毕竟还有一些香港企业对中国内地的投资环境和政策并不熟悉,我们也一直起着桥梁的作用。”陈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