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期权再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1 08:1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期权再来

  1994年,魏振祥刚开始研究期权,那时,他每天会拿着录音机在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里跑来跑去,问关于期权交易的各种问题。

  18年后,魏振祥已经是郑州商品交易所品种发展部总监,摆在他面前的头等大事就是为推出期权交易做着各种准备,与投资者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是其中之一。

  在沟通中,他经常会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期权。

  确实,我国期货市场刚刚发展20多年,期间还经历过近乎5年“休克治疗”的清理整顿,别说是期权,就是更加简单的期货,也并不是社会各界都了解的。

  在回答期权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魏振祥喜欢打这样一个比方,“你想买一套房子,谈好了价格是3000元一平方米,并预付了2万元的定金,这就是期权的雏形”。

  在这个交易过程中,交了定金的买房人有权利买,也有权利不买,不买的话定金给卖房人,但是如果买房人要买的话,卖房人必须卖。

  当交易的标的物不是房子而是期货合约时,这种金融产品就叫期货期权。

   是“美女”还是“野兽”

  现代期权产自美国。这个为全世界创造了大量金融创新工具的地方也创造过如次贷这样的“野兽”。

  “期权最大的特点是投入回报的不对称性。在我们交易所推出期权以后,从1973年到1984年,美国政府对期权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后得出结论发现,期权交易可以改变收益的分配,期权相当于支付了一笔定金,从而把收益和风险分割开了。”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郑学勤表示,正是因为这种特性,期权这种金融产品为所有价格波动大的产品带来了福音。

  首先受益的就是农产品和农业。

  “农民是看天吃饭的,即便是农业技术发达的美国也是这样,这使得农产品的供需关系经常会不平衡,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谷贱伤农,丰产不丰收现象的原因。”郑学勤认为,期权产品的出现和发展原因在于这个产品可以规避农产品经营当中固有的风险。

  1992年,美国农业部宣布,根据《1990年农业法》,从1993年生产年度开始,鼓励伊利诺伊州、艾奥瓦州、印第安纳州部分农场主进入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进行期权交易,购买玉米、小麦、大豆的看跌期权,以维持其价格在合理的水平,以此部分代替农业支持政策。

  参与期权交易的农场主自愿选择以目标价格水平来购买看跌期权,以避免因谷物价格的下跌而受到损失。同时,农场主必须按照政府农产品计划休耕部分耕地,政府不仅支付交易中的手续费和其他交易费用,还代为支付购买期权合约的部分权利金。例如,1993年美国政府给予每蒲式耳15美分的参与补贴,1994年和1995年,政府给予每蒲式耳5美分的参与补贴。农场主购买看跌期权后,不仅可以减少农作物价格下跌时带来的损失,还可以获得农作物价格上涨时的收益。

  《1990年农业法》实施后,美国农产品期权的经验试点项目在一些年度比较活跃,参与者众多。据统计,参与该项目的地区由最初的3州9县增加到7州21县,参加的生产商由952个增加到1569个,呈明显上升趋势。为进一步提高成效,加强投资者教育,1998年,美国风险管理协会(RMA)还建立了3亿美元的教育基金,帮助农场主和牧场主成为积极的风险管理者。从1993年到1995年,该项目作为经验试点试行3年,政府的总支出达3800万美元。

  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副司长方言认为,我国现有的农业补贴多是普惠制,在刺激粮食生产方面的效率不高,如果能够结合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功能,引入类似于美国政府在期权方面的做法,对粮食生产者进行有效的补贴,对于农民来说将获得产量和收入的双保险,对于他们生产的积极性将产生明显的保护作用。

  魏振祥认为,现在看来,这种鼓励农产品期权发展的策略不仅“授人以鱼”,还起到了“授人以渔”的作用:农民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和增加了收入,学会了利用市场手段保护自己,提高了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和生存能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同时,政府也大大减少了保护价格收购农产品的储备成本,增添了运用市场化手段来规避农产品风险的途径。

   “要”还是“不要”

  虽然期权对于只需选择买入看跌期权的农民来说像买保险一样简单,但是这一产品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却并不简单。“国内有些期货公司的总经理对于这一产品还真是不了解。”郑学勤说,很多期货公司的老总听了期权的介绍后都说这是个好东西,但是怎么和自己的业务结合起来却还很懵懂。

  “其实我们的期权研究是很早的,我们在2004年起步,2005年就已经把期权的管理办法介绍完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拖到现在。”证监会期货二部主任季向宇表示,期权此次算是从头再来,“我们很早就意识到,期权在整个期货发展过程当中是至关重要的,全球衍生品交易量就能说明这个问题,去年期权交易量已经超过期货了,同时全世界几乎所有重要资产都有期权交易的,这也说明了期权在整个全球衍生品市场有很强的需求”。

  “从目前看,推出期权既有成熟的条件,也还有需要推进的工作要做。”季向宇认为,如何处理好标准化合约和多样化的客户需求之间的关系是目前推出新产品、新工具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推出期权以后,作为期货风险控制的补充工具,应该说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大的好处,因为客户有这种需求。期货市场要发挥功能,服务三农企业,服务微小企业,提供适合他们的工具是最基础的工作。

  “期权作为风险管理工具比期货更精准,更有效率,针对性更强,也便于各类投资者参与。”证监会期货一部主任宋安平认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我们发展期货也只有20多年实践,开始走得稳妥一点是有必要的。但是通过这些年实践我们感觉到我们的风险控制能力,应对危机和风险的手段不断充实和完善,我们有信心在下一步加大我们的创新,特别是在提升市场效率这方面要下功夫。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中国经济网金融证券频道】(地址:http://finance.ce.cn/)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