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海通:世界农产品加工隐形冠军(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3 01:0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今年年11月,上海世博展览馆将引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会:上海国际果蔬展览会。作为农业大国,中国不仅是世界果蔬的生产园,更是一个需求巨大的果蔬消费市场。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的蔬菜产量达450亿吨, 2011年,中国果蔬及果蔬加工品进出口总额达到244亿美元,增幅达20%。

  正是看准了这个快速发展的市场,海通从一家小小的慈溪冷冻厂发展成为目前集果蔬加工、食品制造于一体的食品集团。公司于2003年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旗下“卡依之”系列食品,远销日本、美国等国家,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然而海通并未就此止步,2008年,海通与世界知名的金吉达品牌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加工和销售高附加值的新鲜农产品。

  而带领海通一路走来的周乐群,一个从企业基层脱颖而出的管理者,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更远大的规划和展望。中国农业虽然产业规模巨大,但是缺乏高新科技、难以形成集群效应却是不争的事实,作为果蔬行业的领导者,周乐群认为中国实际上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国,农业的从业人口,以及农业的生产规模还是相当庞大的,中国整个一年的蔬菜产量是450亿吨,这个产业的规模可想而知。但因为中国加工这一块还是相对比较分散,或者说比较落后,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化,不像国外的整个农业产业体系。

  首先中国每年有百分之三十的蔬菜产品浪费在田间或者运输。其次农业产业还是比较弱势的,因为中国的土地是国有的,不是私有化的,不是想收购就能够买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农业产业都是分散经营的,进行农业的初级投入就很难。因此需要政府来扶持,需要政府来引导。

  周乐群认为农业很难做大,海通去年的销售大概6.8亿,而海通从1985开始已经27年了,一般来说这么久的企业应该规模很大,现在作为行业里最大的企业,十几亿的资产,但经营额只有不到十个亿,对比其他行业,肯定是有问题的,但是从中也反映出蔬菜加工行业需要突破很多东西。

  在成立之初的十多年里,海通主要向国外输出冷冻蔬菜和果汁。由于出口国家多有着严格的行业标准和产品检测体系,专注于外贸领域的海通所生产的产品也相应达到国际水准。

  然而,高标准意味着高价格。2002年海通正式进军内需市场的海通,十年间内销达到销售比例的45%,面对国内消费者对价格的高敏感度,果蔬价格的不断提高,海通也遇到了各种难题。

  周乐群认为价格还是中国市场最敏感的点,因为中国的消费者现在的收入还没有高到这个程度,消费者对价格有天然的敏感,只有等到食品消费在整个家庭支出里面的比重下降到一定程度以后,才会有所好转。

  这两年食品价格增长速度非常之快。不过周乐群从全球化的观点来分析,认为对农业产业本身来说,现在的价格不是太高了,而是没有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因为至少现在农民一亩地的产出还不能让他满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里去是最好的证明,青壮年转移到工业行业去。真正务农的是妇女老人,让他们有很好的农业种植技术,让他们去研究种子种苗,不太现实。

  因此海通现在自己做示范农场。以规模化、节约化为导向,平均要求是一千亩以上,如管理水平高的话三百亩也可以考虑,并运用大量机械操作

  在周乐群看来,像现在海通真正在做的产业化的农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劳动,需要动很多脑筋了。比如农药的安全怎么管理,病虫害怎么防治,怎么样的种植模式才会有更高的产量,如何来防止各种各样的灾害,来预防或者是对事后的补救,这些东西都直接关系到产量和品质。

  在内销的过程中,周乐群坦率地认为存在两大挑战,第一个就是观念的挑战。以前外销是一个集装箱两个集装箱地卖,而国内销售就要一箱两箱地卖,等于是把一个集装箱分一千次卖了。第二个是营业模式的挑战,这个其实是最根本的挑战,这个涉及到企业重构的问题了,并且需要我们主动去设计产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