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改激发温商“银行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5 00:59 来源: 国际金融报![MSN财经](http://stimgcn1.s-msn.com/portal/health/content_v2/buffer.jpg)
■ 本报记者 黄烨
CFP图
在东南亚做生意、现常年定居马来西亚的向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温州人。50多岁的他,看到过早期温州“合会”(自发性群众融资组织)的盛行,甚至亲自和别人合伙创办过后来被认定违法的“地下钱庄”,随后又见证了农村信用社在温州的发展、演变。
“但不管金融机构怎么变化,国家政策走向如何,包括我在内的不少温州商人都期待有这么一家银行:既能服务当地温州企业,也能兼顾海外的温商们。”昨日,向先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这样就能缓解温商们的资金饥渴。”
向先生的期待或非遥不可及。日前,据《温州商报》报道,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激发了温州商人的银行梦”。据报道,“由石家庄温州商会牵头,联合北京、沈阳、广州、南京、厦门、深圳、义乌,及迪拜、日本、德国、希腊等11个实力强大的温州商会共同参与,计划抱团融资50亿元,成立‘温州现代商业控股银行’(下称‘温商银行’),打造一张世界温商的新名片。”
“这是互利共赢的好事。”5月24日,温州当地一位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表示,“这既能解决民资无处可去的问题,活跃本地的金融市场,又能解决众多中小温州企业对资金的饥渴。”
然而,这一计划能否最终成行,背后又会遭遇哪些难题?
时机已至
据报道,上述12家在外温州商会希望结合世界温商资金优势,有选择地以股权分配形式,抱团融资,组建温州现代商业控股银行。根据他们的计划,“温商银行”成立后,将逐渐在全国各地商会推行温商银行当地分行,以盘活温商的资金。
温商打算成立温商银行的想法或许不是一时冲动。向先生介绍,“温州本地这几年的情况我也许不太清楚,但仅以东南亚市场看,只要有做生意的地方,基本上就有温商开办的担保公司、借贷公司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等。”
“也就是说,至少有部分温商在从事银行业方面,还是比较有经验的。”向先生表示。
《温州商报》援引义乌温州商会会长姜永忠的话称,成立温商银行有“很好的基础”。目前,有175万温州人在国内各大城市创办了超3万家企业,全国200多个地级市以上城市拥有温州人自己的商会;还有60多万温商遍布国外,全世界建立了250多个侨团。“以在外温商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温商银行,有条件在各地快速生根发展。”姜永忠称。
在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看来,温商打算成立温商银行的想法在预料之中,“关键是赶上了好时机——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成立”。“此举改变了温州的发展思维,也更进一步拓展了温商的思维:何不依靠自己的资金实力,为所有的温州商人服务?”
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认为,现在成立温商银行的条件“完全成熟”。首先,法律程序上完全没有障碍,如《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36条”)就提出,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并可“在加强有效监管、促进规范经营、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放宽对金融机构的股比限制”。其次,温商本身会严格按国家金融机构设立的程序进行申请,同时,中央正在支持温州进行金改。
成行不易
相关法律规定,设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元;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0万元;注册资本应是实缴资本。规定还显示,设立商业银行,申请人应当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提交“载明拟设立的商业银行的名称、所在地、注册资本、业务范围”的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拟任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证明等。
“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申请书等,对温商来说,都不是坎。”对此,宋颂兴表示,“最大的问题是,温商银行的成立是不是符合温州金改的总体思路和定位。”
据此前《温州商报》报道,温商银行打算“在温州成立总部,短时间内在国内几个重要城市设立分支机构,以后再全面覆盖全国200多个设有温州商会的地级市”。“这可能就超越了温州金改的范畴。”宋颂兴称,“温州金融改革,放开更多的还是中小银行,几乎不涉及覆盖全国的商业银行,而且金改将中小金融机构的融资区域限定在温州本地。而出于风险管控、业务管理等方面的考量,温商银行的全国性乃至全球性覆盖,或难为中央监管部门所接受。”
上海久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杨凯瑜则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抛开所有的争论,计划中的温商银行本身能否拿到中国人民银行或有关分行颁发的《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也还是疑问。“申请条件确实不是疑问,但申请条件是‘玻璃门’,要真正触及‘天花板’,温商银行还是需要有影响力的人物,甚至是官方人物来掌舵。”杨凯瑜说。
“中国近年来的金融业改革,更多的是在‘存量’里进行改革。比如,支持和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但较少在‘增量’里改革,即对于开设新的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条件还相对比较苛刻。”杨凯瑜认为,“从总体上看,温商银行想最终获得牌照并不容易。”
村镇先行?
事实上,温州市金融办、经合办等部门对温商银行发起人的建议也是“让他们先组建小贷公司,再逐渐转为村镇银行”。
温州市相关部门的建议恰恰符合温州金改试点其中一个任务: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同时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而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对此,姜永忠对媒体表示,村镇银行的辐射范围太具局限性,实现不了目标,“即便是参与农村信用社入手,然后慢慢进行股权变更、改制,也是一个过于漫长或存在变数的过程,与我们的理想有很大差距”。
周德文也认同温商姜永忠等的观点。他认为,小贷公司不是金融机构,实际上是民间借贷的一种形式,不是真正意义的民营银行。
好消息则是,据报道,温商成立温商银行的报告上报温州市政府后,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金彪在4月18日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研究项目落实的意见,并主动与温商沟通协商。据称,“温州市经合办、金融办、银监分局等部门正积极与上述商会在温联络人商讨可行性方案。”不过,《国际金融报》记者昨日致电温州市外宣办主任张春桥时,其却表示“并不知情”。
其实,这并不是温商首次提出成立银行。早在2004年,神力集团、奥康集团、法派集团等9家企业组成的中瑞财团就曾向浙江省银监局上报了要求成立“建华民营银行”的申请;2006年和2010年,温州当地人士又两次提出建立“华侨银行”的建议,但这些都“无疾而终”。
温商的“银行梦”不管能否实现,在宋颂兴看来,“首先,还是要寻找或设立合适的金融机构吸纳温州巨额的民间资本,且尽量明确国有银行、中小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各自不同的市场定位;其次,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消除民间资本的疑虑;再次,假如民间资本真的成立了相关银行,也需要防范再保险制度,从源头上遏制相关的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