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新晋江大未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5 01:4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张梁

  [ 在晋江发展的过程中,是“五十万供销走天下”,是安踏聘请孔令辉担任品牌代言人并大胆赌上全年利润在央视上大做广告,是恒安集团第一个“吃螃蟹”、在香港上市、带领晋江企业突破家族企业门槛、实现规范化发展,是123个国字号品牌的“晋江群体品牌”和38家上市公司组成的“晋江板块”的崛起 “产业提升、城建提速”的发展战略意味着这座千年历史的城市,从产业发展到城市面貌,未来将如蛹化蝶,掀开全新而绚丽的一页 ] 

    一

  晋江经济过往30年成功的“密码”是什么?

  在晋江采访期间,无论政府官员、企业家还是学者、公司职员、普通市民谈及晋江、晋江人、晋江企业成功的原因,每个人都无不自豪地将这个话题与晋江人独特的精神气质联系在一起:晋江人“做梦都想当老板”;晋江人崇尚“爱拼才会赢”、“爱拼敢赢”、晋江人讲求“输人不输阵”。

  2002年,福建省政府高层,曾专门赴晋江调研,走访了多个企业,其后,《福建日报》发表了上万字的文章,对于“晋江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思考,这篇文章修改后曾在《人民日报》上刊发。

  文章指出,晋江的成功经验,“就其自身而言,关键在于晋江的广大干部群众勇于开拓创新,大胆探索和走出了一条被人们称之为‘晋江模式’的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

  文章着重谈到了晋江的拼搏精神:

  “晋江人民在历史上就敢拼、爱拼、善拼,敢为天下先。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晋江的广大干部群众和企业家们,一直是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附加值又很小的传统产业领域中摸爬滚打、逆势而上,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晋江人民正是凭着这种‘爱拼才会赢’的顽强拼搏精神,硬是把制鞋、纺织服装、陶瓷建材、食品、纸制品、制伞六大传统产业发展成为晋江的支柱产业,集‘中国鞋都’、 ‘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全国食品工业强市’等称号于一身,并有多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

  这种拼搏精神,在晋江创业之初,是“摸黑赶路”、“变通创业”,是许连捷挑着担子挨家挨户收鸡蛋再转手销售、冒着被扣上“投机倒把”帽子的风险贩卖黄豆,是李贤义以社队的名义集资买拖拉机跑运输。

  在晋江发展的过程中,是“五十万供销走天下”,是安踏聘请孔令辉担任品牌代言人并大胆赌上全年利润在央视上大做广告,是恒安集团第一个“吃螃蟹”、在香港上市、带领晋江企业突破家族企业门槛、实现规范化发展,是123个国字号品牌的“晋江群体品牌”和38家上市公司组成的“晋江板块”的崛起。

  而在新的历史机遇期,是“二次创业”潮流的涌动,是许连捷进行二次管理变革、现身说法推动普及精益管理,是金融海啸冲击下晋江企业坚守实业、集体表现良好,是晋江市的负责人大声疾呼“如果满足现状,停步不前,如果不能展开‘二次创业’,我们将贻误时机,错失机遇,我们将落伍、掉队,将被淘汰、被边缘化”。

  时代在变化,晋江的“拼搏精神”却依然闪亮。

  二

  晋江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地域性格的城市。

  当地媒体对这种“独特气场”有以下描述:西晋时绵延千里的迁徙之路,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的繁荣,明清之后的大批海外移民——多元文化的交融,历史经验和现代精神的交织,铸就了晋江人“敢拼、爱拼、善拼”的性格。这样的性格特质,在继往开来的发展历程中,呈现为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可以说,这就是演绎“晋江经验”的活力之源。

  从卡尔·马克思的时代开始,思想家、经济学家及研究者都尝试从文化或者“社会资本”的角度诠释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发展模式的选择。

  美国著名学者弗兰西斯·福山在《信任》一书中提出,新古典经济学最多能解释80%的经济发展,剩下的20%必须靠文化去解释。法国学者阿兰·蓓蕾菲特认为,在土地和劳动(泛指一切物质生产要素)之外,存在着第三种生产要素,这就是文化。

  弗兰西斯·福山说:“一个社会能够开创什么样的工商经济,和他们的社会资本息息相关。”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经济学家李义平认为,浓郁的商业氛围和企业家精神,是市场经济必要的文化:“文化是一种传统,是一种氛围,也是一种耳濡目染。” 很多大企业家都出现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因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经商的传统和氛围”。

  “深藏在民间的创业、经营精神和经营才能,是一种强烈的致富冲动,这就是浓郁的商业氛围。有了这样的商业氛围,老百姓会千方百计地让自己走上富裕之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在于冒险、创新、永远进取、永不言败。冒险就是探索未知领域,就是创新。”

  晋江经济成功的经验,或者说晋江模式的内涵,也正蕴含了地域文化或者“社会资本”的这些方面:独特地域性的社会网络、互惠性规范和由此产生的信任、行动的共识以及社会道德。

  从晋江经验的发展启示来看,晋江企业家们从股份合作制联户集资兴办乡镇企业,到批量改制登陆资本市场,再到向精益管理要效益、构建“二次创业”的全方位人力资源机制;始终是将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方向。

  从“三闲”起步,到家家点火、户户冒烟,到形成制鞋、纺织服装等几大优势型产业,再到发展会展经济和优势产业链的延伸;从模仿起家,到经历晋江假药案的惨痛教训,从品牌经营你追我赶,到走出差异化的品牌之路;从确立“品牌之都”,到晋江“城市品牌”的擦亮;正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经济、以诚信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立足本地优势,选择最佳方式发展。

  从为保护民营经济发展出台“土政策”,到因势利导提出“质量立市”、打造“产业集群”和推动“品牌之都”、“资本运营”、“精益管理”战略,从引导企业“二次创业”到“送管理进企业”,从“礼遇企业家”到“当企业家的拎包人”。良好的“政企互动”体现了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服务。

  这些缘于晋江独特文化的成功特质,在晋江过往30年发展过程中一脉相承,在新的发展机遇期依然是晋江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

  三

  站在30年发展基础之上,传承了“爱拼敢赢”精神气质和孕育“晋江经验”独特文化的晋江,会有一个怎么样的未来?

  从2002年以来,晋江经济发展的实践很好地回应了省政府所提出的期许:

  现在的晋江已经拥有38家境内外上市公司、123枚国字号品牌,在产业领域,形成了以制鞋、纺织服装为代表,在国内拥有很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和上下游贯通的完整产业链;在市场竞争中,产生了恒安、安踏等一批百亿级企业;16000多家民营企业使晋江涌动着生生不息的创业和拼搏的活力。

  在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方面,一方面,晋江政府以超前的眼光把握发展大势,推波助澜,因势利导,推动企业和地方经济转型发展,以“礼遇企业家”、“做好企业拎包人”的实际行动开创了政企良性互动的局面;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建城”的理念,把握好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民生和谐的关系。

  2009年开始,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定位有望成为中国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之后的沿海第四个经济增长极。地处海西中心地位的晋江,不仅是福建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标杆,也由此肩负上辐射和引领海西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历史使命。

  2010年开始,面对海西建设和泉州环湾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晋江提出“产业提升、城建提速”的跨越式发展战略:

  “产业提升”:“十二五”期间,晋江将围绕构建“641”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动制鞋、纺织服装、陶瓷建材、食品、纸制品、制伞六大支柱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装备制造、光电能源、高端印刷、航空零部件修造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物流、股权投资、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

  “城建提速”:是把推进城市化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切入点,快速掀起新一轮的城建高潮。晋江以“现代产业基地,滨海园林城市”为目标,“三大主体功能区”规划为蓝本,以梅岭组团为首的“九个组团”和道路交通、生态园林“两大体系”为抓手,策划生成城建项目302个,总投资1836亿元,开展高密度、快节奏、组团式的城市更新与建设;

  “产业提升、城建提速”的发展战略意味着这座千年历史的城市,从产业发展到城市面貌,未来将如蛹化蝶,掀开全新而绚丽的一页。

  2011年,晋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0亿元,同比增长13.5%,连续18年领跑福建县域经济。真正成为引领海西区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在经历过金融海啸洗礼之后,晋江市委市政府积极因势利导,引导民营企业把握好“新一轮工业化发展的黄金时机”,将资源、资金、人才投入到二次创业之中。

  2012年,是晋江撤县建市20周年,站在过往30年成就的基础之上,以终点为新的起点,晋江跨越式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咬定实业不放松到民营经济“二次创业”、从经济发展到城市建设、从经济增长到民生和谐,这个城市从里到外,每个领域都在期待着一场酣畅淋漓的变革,可以预见的是,一个力图突破30年发展成就,重新起步的晋江,犹如海峡西岸即将迎来新一轮爆发的恒星,必将有一个更远大、更加耀眼的未来。

  在新一轮经济爆发的前夜,投资晋江正当其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