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宏观调控如何加大预调微调力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5 05:29 来源: 金融时报

  牛娟娟

  加大预调微调力度不等于要采取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它更应该是立足于结构性调整而不仅仅是总量上的放松;政策取向总量上实行中性政策即可,不能让货币政策又重新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或宽松;对经济减速我们既要“有所反应”,又要“反应适度”,这个过程要注意方法,还要注意结构性的配套措施。

  记者牛娟娟由于近期主要经济指标的不乐观及国内外出现的复杂形势,“稳增长”被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有专家指出,中央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主要是因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较为复杂,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但总体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增速保持在年初预期目标区间内,在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的同时,如果及时加大预调微调力度,我国经济年内就能够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稳增长”不同于“保增长”

  “‘保增长’这一提法是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提出的,当时国内外经济环境开始明显恶化,我国投资和出口都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出口明显下滑。为应对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避免我国经济‘硬着陆’风险,国家出台了一揽子应对措施,并明确提出要‘保增长’,应该说,当时经济的恶化态势是很严重的,因此对经济的前景比较担忧。而现在的经济态势与2008年下半年及2009年的情况是不一样的,经济运行并没有出现不可控的态势,这从‘稳增长’的表述中就能看出。”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

  连平认为,自去年一季度以来就开始的GDP回落、经济走低现象基本上是主动调控的结果。受对政府融资平台加以控制以及房地产调控的影响,经济增长也出现了放缓迹象。当然,国际上欧债危机蔓延、国际市场不景气等因素对我们的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

  此外,今年GDP预定目标是增长7.5%,而一季度实际增长8.1%,经济增速仍保持在年初预期目标区间内,这表明经济状况还没有达到需要“保增长”的程度,加大预调微调力度、稳定增长态势应足以应对当前形势。

  专家预计,二季度以来,用电、发电、运输、库存等主要指标不很乐观,显示当前需求很弱,这主要受去库存化过程仍在进行的影响。预计去库存化过程将在二季度末结束,尤其是后阶段情况会转好,此后,经济将会经历一个企稳向上的过程。

  “尽管当前‘三驾马车’同时减速,但我国经济的增速仍然处于预期目标区间,只要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我国经济能够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应对全年GDP增长8%以上抱有信心。”来自工行的分析人士表示。

  “预调微调”应与“调结构”相结合

  “中央强调要加大预调微调力度,我想这主要应与调结构结合在一起,如切实采取措施刺激、拉动消费增长、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需求较大的中西部地区的建设。目前看,有关部门加快项目审批的迹象明显,而为了优化结构,应进一步引导信贷投放的方向,财政上也应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连平表示。

  “尤其要指出的是,加大预调微调力度不等于要采取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它更应该是立足于结构性调整而不仅仅是总量上的放松。”上述工行人士表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金中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总的看,对经济减速我们既要‘有所反应’,又要‘反应适度’。这个过程要注意方法,还要注意结构性的配套措施。”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政策取向总量上实行中性政策即可,现在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一个中性一个扩张,其实就足够了。不能让货币政策又重新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或宽松。

  采访中,专家们一致认为,应避免此前为应对危机而采取大规模的资金投入的举措,这是因为当前经济状况还不需要大规模刺激政策,同时,这也是明年控制通胀以及当前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的需要。一方面,现在我国根本不存在为了稳增长可以暂时不顾控通胀就放松货币政策的条件,在经历了今年下行趋势后,明年物价形势有上升的可能,这需要从货币环境上进行积极调控;此外,如果大规模资金进入市场,难免会出现部分资金进入房市从而影响房地产调控的现象。

  “当前政策微调的着力点最主要应放在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方面,如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刺激企业生产经营,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支持和扶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当然,货币政策也应进一步配合财政和产业政策,着力于加强协调配合。”连平说。

  数量型工具仍是短期内主要调控手段

   对于各界最为关注的货币政策,中央指出,在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基本取向的同时,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更加注重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

  “应该说,这些提法都很有针对性。”连平指出,从货币运行情况看,当前M1和M2的实际增速偏低,甚至低于年初预定目标,此外,除信贷以外的社会融资增长也不快,这些现象需要积极关注并加以改善。

  经过前期密集的公开市场操作和年内两次下调存准率的动作,近期市场流动性状况已相对宽松,实际市场利率水平也有所下降,但从外汇占款增长态势、下半年到期的资金量以及M2实际增速低于14%的预期目标等情况来看,目前还可以适度增加信贷规模和信贷投放步伐,使实际利率水平更加趋向合理。

  具体看,数量型工具仍是短期内主要调控手段,但也不排除为降低融资成本,短期内采取不对称下调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能。不过下调的空间也很有限。

  “在这个过程中,不排除政策上会有一定程度的放松,但要注意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金中夏表示,比如说,经过前期的有效调控,目前公开市场利率实际上有所下降,市场流动性也改善了,实际贷款利率上浮的程度在降低显示融资成本在降低等现象,这是一些积极信号,但政策与实际效果产生有一定时滞,这些都要关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