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数据比较 注意时间概念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6 05:59 来源: 经济日报

   国家统计局在发布统计数据的时候,前面都有一个时间界定,或者是某年、或者是某个季度、又或者是某个月,因此我们在运用统计数据进行纵向比较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把握时间的概念,否则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甚至闹出笑话。

   “时期数”和“时点数”

   时期数是经过一个时间跨度或在一个时段上所累积变动的量,好比通过一个河段的水流量。时点数则是在某一个时点上某一变量的量值,如同湖中所盛的水。

   例如,国内生产总值代表一年中所有新创造的财富总和,是一个时期数;而2012年3月末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反映的是2012年3月31日这样一个时点上的累计数据(从居民到银行存款开始到该时点时的累计数据),所以是时点数。在主要的经济指标中,产值类、产量类、收入、需求和供给类指标一般都是时期数,资产负债类指标、保有量、人口数、大部分就业指标等都是时点数。

   时期数和时点数是一对相互联系的概念,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

   以2010年流通中现金为例,2010年年初流通中现金为38247亿元,这是在2010年初的时点数;2010年共净投放现金6381亿元,这是一个时期数;年初的时点数加一年的时期数,就等于2010年年末时的流通中现金,即38247亿元+6381亿元=44628亿元,便又形成一个新的时点数。

   因为经济活动总是表现为一定时期的经济流量——以时期数的形式表示,以及作为活动结果的经济存量——以时点数的形式表示,因此我们在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判断时,需要从流量和存量两方面来分析,经常要用到时期数和时点数;要从流量角度分析与以前相比的变化以及变化的过程,又要从存量的角度分析某个时点宏观经济的状况,这样才能对经济形势有更全面深入的把握。

   “同比”和“环比”

   在统计中,同比和环比用于表示某一事物在对比时期内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是最重要的两种比较方式。

   以历史同期为基期,例如2011年6月份与2010年6月份、2011年上半年与2010年上半年的比较,就是“同比”;以前一个统计时间段为基期,例如2011年6月份与2011年5月份、2011年二季度与2011年一季度的比较,就是“环比”。季度或月度增长速度按比较基期的不同,可以分为同比速度和环比速度。

   例如,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一季度,钢铁行业利润同比增长33.8倍,而中钢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一季度国内77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四季度下降14.31%,有人就误认为这两组数据在“打架”。其实在此段文字中,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是2010年一季度同比增长,即与2009年同期相比的概念,而中钢协公布的是环比下降,即2010年一季度与上年四季度相比的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环比增速反映指标变化时,时效性强,比较灵敏。但对一些随着季节变化而波动的指标,在相邻两期进行比较时,无法避免季节因素的干扰,使得环比增速波动非常大,有时甚至连指标变动的方向都会发生变化。同比增速由于是与上年同一时期相比,则可以克服季节因素的干扰,但春节、中秋节等时间在不同月份变动的节日除外。

   正确认识“翘尾因素”

   “翘尾因素”是指上年价格上涨(下降)对本年同比价格指数的滞后(延伸)影响。其中的“尾”是指年末,“翘”是指上升的曲线。比如,某年前若干个月都是较平滑的曲线,而到年终这条曲线突然上升了。这种现象就叫“翘尾”。

   在计算同比价格指数过程中,这种“翘尾”现象,必然会影响到第二年的经济运行。特别是年底物价上涨、股市行情上升等,翘尾现象比较明显。

   举例来说,某一商品2010年前6个月价格均为每公斤1元,7月份上涨到2元,一直到2010年12月份均保持同一价格,而2011年价格又涨到2.5元,所以计算出来的2011年前6个月的同比价格指数为250%,表明价格上涨1.5倍。2010年7月份价格上涨对2011年上半年价格指数的滞后影响为1元的涨幅,这就是该商品价格指数中的“翘尾”因素。而另外0.5元就是2011年以来的新涨价因素。

   我们在使用其他同比增长速度时,也会遇到这种因素,这其实反映了同比增速的滞后性,也是计算同比数据中不可避免的一种数学规律。一般说来,上年价格上涨(下降)的时间早,则对下年指数的翘尾影响小;而上年价格上涨(下降)的时间晚,则对下年指数的翘尾影响大。上年调价幅度愈大,时间愈晚,翘尾影响就会愈加明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