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塑年堂”们何以顺畅行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8 01: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见习记者陈虎本报记者尚启庄

  在江苏等地屡遭查处,产品却是以冒用其他产品批号,通过更换产品名称后来浙江地区继续行骗的黑发生发机构——“塑年堂”,在去年被本报等媒体集中曝光后,最近再次被公众关注。这一次不是什么产品问题,而是直接关门走人。

  在媒体去年曝光中,“塑年堂”的问题更多集中在产品本身。本报2011年4月12日的报道《黑发生发:美丽的谎言》则对“塑年堂”的前世今生做了粗略的解析。“塑年堂”进入浙江地区的营销方式十分高调,初期在地方都市类纸媒上密集投放整版广告,华丽包装身世,编造秘方。记者粗略统计,在地方主要媒体上大篇幅的广告投放持续时间达数月之久,广告篇幅多达上百个版面。在长期的广告轰炸下,该产品开始被消费者接受。而被媒体曝光后,更多的纸媒、电视媒体、电视主持人也加入了对该产品的正面宣传。

  事实上,对“塑年堂”的行骗路径和手法,媒体已经披露得很清楚。结果是地方工商部门对其违规的广告进行禁止后再无其他查处结果。“塑年堂”则换以另外的广告形式继续宣传。去年本报记者在报道刊登后,辗转联系到塑年堂总部所在地苏州的工商、药监部门后得知,江苏省工商局已下文要求对该企业查处,苏州有关部门给记者的答复是“正在查处,这需要时间”,此后再无下文。

  目前,仅浙江温岭一地统计显示,在塑年堂预付费金额达130万元,涉及消费者90人,该地区塑年堂门店的员工已两个月没发工资。浙江永康可统计受骗金额就有300多万元。门店关闭、消费者钱拿不回来、负责人联系不上已成为一种整体现象。除了卷走预存款,更多的受骗者是上了塑年堂所给出的高投资回报的当,塑年堂一直在怂恿顾客集资入股,并承诺给出年回报利率20%的高回报,美好的预期让很多人上了当。

  据浙江地方媒体报道,工商、公安等多个职能部门已介入调查。这样一系列的动作都是在媒体曝光之后,虽然亡羊补牢犹未晚矣,但是多少让人觉得相关职能部门的“被动”。如果什么都要媒体曝光后,职能部门才会发现、才会采取行动,那这些部门岂不是形同虚设?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谁之过与?

  事实上,“塑年堂”此类的骗局近年不乏出现,每一次发现问题,几乎都离不开媒体的眼睛。“塑年堂”也是如此。从媒体的报道来看,这些问题的存在显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之后的发展也是让人大跌眼镜,更多媒体加入了虚假的宣传,而职能部门的懈怠履职也让其更肆无忌惮地行骗。

  对于广告真实性的审查,一些参与发布的媒体没能一究到底,为了不菲的广告收入为其打开便利大门,任其粉饰自己,蛊惑民众。毕竟如同房企雄厚实力且大手笔投入广告的企业太少。只是这大笔投入的广告费,或许能从诸多消费者难以追回的预付费中找到一些答案。

  诸多事实证明,每一次事故发生之后,本来负有失察之责的监管者,却以严格的执法者面目出现,很少受到渎职的问责。这至少可以解释为何多年来此类骗局屡禁不绝,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媒体总是跑在监管者的前面。在一个对违法者仁慈、对渎职的监管者没有严厉问责机制的环境下,现实给予的教训就是消费者咽下苦果后,监管部门立刻站出来查处,这样的因果在不停地循环之中。

  每一次的曝光,媒体总是寄期望于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只是这样的期望在现实面前着实显得苍白。因为公众不知道还有多少“羊”要亡,有多少“牢”要补;抑或“亡”了羊也补不了“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