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在推动改革中实现稳增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8 01:3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稳增长”三个字,成为各大主流媒体的报道焦点。这三个字,背后的信息很丰富。

  “稳增长”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2012年乃至更长阶段的中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看,需要调控者增加推力。已经公布的4月多项宏观经济数据低于预期,且未来经济增速下滑亦很明显,这是大的背景。高层定调,要“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位置”,原因也在于此。

  很多时候,经济问题即是政治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为求发展质量,GDP增速稍微放缓,不意味着就是坏事,但是,如果是急剧下滑,那就大有问题。比如,一旦经济下滑对就业产生严重影响,会很麻烦。

  其实,理解“稳增长”不难,难的是如何去稳。过去的经验教训一再说明,中国经济过多倚赖投资拉动,已经产生了很多的弊端,也留下了不少后遗症。有些重大项目,到最后成了重大浪费——此类例子,并不鲜见。从目前的动向来看,很多人还是习惯于重走老路,喜欢用轻省的办法解决危机。比如,最好是加速项目审批,大上快上各种投资项目。

  从表面成绩看,投资拉动的增长见效快,地方官也有成绩可以列入考评报告中,是为“多赢”。但要提醒的是,快上项目也好,加快审批也罢,还得警惕“非常力度”下,可能伴随着诸多乱象。项目审批提速时,尤其要担心高污染、高耗能项目混入其中。“稳增长”,显然不是依靠质量低下的经济增长。

  从长远来说,要想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必须调整,早已是共识。未来的“稳增长”,应该主要依靠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

  稳定外需,主动权不完全在自己手上。整个世界经济是一盘棋,要想稳定外需,还得期待外部环境尽快好转起来。可是,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艰巨性正在进一步显现,复苏基础还很脆弱,且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这也是外需稳定难以确保的关键所在。

  扩大内需,则要想方设法增加民众收入,也要解决民众消费的后顾之忧——这就依赖改革的深化。欲增民众收入,应在落实保就业目标的基础上,通过结构性的减税举措等,让利于民,并逐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将国民收入的一部分通过政府的转移支付让渡给中低收入阶层,进而刺激基本消费需求。在尊重市场机制、尊重效率的前提下,强调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追求,意味着将有一场深刻而系统的社会变革。

  要想民众敢消费,少有后顾之忧,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就是要量力而行,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先将民众的医疗、教育等后顾之忧解决好。财政资金宜向改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救济水平方面倾斜,否则,民众怯于消费的现状很难有本质性的改变。

  更直接地说,扩大内需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深化改革。没有改革的突围,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性需求很可能只是一句空话。比如,目前较为刺眼的一个现实是,在教育、医疗等领域,依旧是一些特权“招摇过市”,过多地、不当地占有社会资源——这样的状况若得不到改革,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平提供必然落空,又怎可能言及提振内需?

  现在的担忧是,一说到“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位置”,便“唯增长马首是瞻”,至于增长的质量,很容易被忽视;或者一说到“稳增长”,便急于求成,而不是通过改革获得可持续发展。之所以如此,也实在是因为改革往往会触及部分人的利益。说到底,是利益的羁绊阻挡了改革之路。

  “稳增长”的目标,当在推动改革中实现。改革,也不能只停留于语言层面,更须付诸行动,否则,改革二字,除了让人们心生审美疲劳之外,再也激不起更多的热情,那便是这个社会的悲哀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