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IPO做外科手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8 01:40 来源: 北京晨报新股发行改革,是众多“郭氏新政”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项变革。从今年2月1日起,企业申请IPO的招股书预披露时间变长了,由原来的发审会前5天提至发审会前30天,同时还公布在审企业名单。而在企业公布招股书的同时,承诺分红将成为例行规定。在询价环节、配售环节以及上市后,一系列的巨变令人目不暇接。
有人说,“郭树清是在给资本市场做外科手术,是从制度设计入手,扎实地推动二次股改。”
发审环节
IPO招股书预披露提前一个月
手术前:预披露时间5天
在今年2月前,企业申请IPO,招股书预披露的时间是在发审委会议召开5天前(不区分工作日与非工作日),与发审委会议公告同步公布发行人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
根据之前的预披露制度,一般情况下,周一预披露的周五上会,实际预披露时间只有4天;而周四、周五预披露的发行人,则在下一个周一、周二上会,除去双休日,实际预披露时间仅一两天。
手术后:预披露时间1个月
从2月1日起,企业申请IPO的招股书预披露时间已调整为召开发审会的前30天,并同时公布在审企业名单。这使得市场各方有充分时间对拟IPO公司进行分析研究及有效监督。
与此同时,证监会还完善了发行监管部门与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沟通机制,增强审核工作的透明度。
“诊断”:
有市场人士认为,这是IPO开始打“透明牌”,是新股发行的改革方向。而排队的公司越多,选择好公司的余地就越大。但也有专家对这样的观点持不同看法。第一,询价制的程序没改。其二,市场没有摆脱圈钱市的定位。其三,如此多的待发新股,将为市场平添更多压力。
强制分红
招股说明书要承诺分红
手术前:上市公司被称“铁公鸡”
A股上市公司的股息率远远低于境外市场早已不是秘密。有数据显示,英国、日本和中国香港的上市公司一般拿出40%至50%的利润用于分红。但A股部分上市公司有“红”不分却是常态。至2011年11月15日,在2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261家从未实施过现金分红。
这些不分红的“铁公鸡”的理由迥异。有些是由于累计未分配利润为负无法分红;有些则希望将未分配利润用在公司的发展项目上;有些却是有红不分,高管收入翻番。
手术后:招股书承诺分红
郭树清上任后的第一把火便烧向了上市公司分红。去年11月,证监会明确要求,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开始,在公司招股说明书中细化回报规划、分红政策和分红计划,并作为重大事项加以提示,提升分红事项的透明度。
此外,证监会多次表示,在监管中关注上市公司是否切实履行分红承诺,对未按回报规划履行承诺的公司,要采取必要的监督检查措施。
“诊断”:
2011年年报显示,去年分红公司占A股比例约为70%,较2002年至2009年期间的46%至55%的水平大幅提高。强制性分红客观上增加了企业的上市成本,未来企业考虑上市时也会更加慎重,新股上市变脸情况或有所抑制。
询价环节 散户也可参与询价
手术前:存在“人情票”和“关系票”
在2009年以来的新股询价体制下,曾经在客观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人情票”和“关系票”现象,加之当时的配售制使得并不是所有高报价的询价机构都能得到配售或足额配售,加重了询价机构的操纵可能和赌博心态,敢于高报价、多申购。
正是因为一级市场存在“高股价、高市盈率、高募资”的三高问题,市场上要求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手术后:参考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
证监会4月1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企业招股说明书预先披露后,发行人可向特定询价对象以非公开方式进行初步沟通,征询价格意向,预估发行价格区间。发行价格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25%的发行人,除因不可抗力,如果上市后实际盈利低于盈利预测,中国证监会将视情节轻重,对发行人董事、高管及中介机构记入诚信档案。
此外,引入个人投资者参与新股询价,可由主承销商自主推荐5至10名个人投资者参与询价。
“诊断”:
目前个人投资者参与新股询价还处于模拟阶段。有人称,散户询价如何杜绝“人情报价”也是难题,因为连资金量巨大的机构投资者都能被搞定,资金量少的个人投资者显然更容易被摆平。另外,由主承销商自主推荐5到10名个人投资者参与询价,是否违反市场“三公”原则值得商榷。
网下配售 比例提高至50%以上
手术前:网下申购不超发行数20%
之前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规定,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应当向参与网下配售的询价对象配售股票。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少于4亿股的,配售数量不超过本次发行总量的20%。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4亿股以上的,配售数量不超过向战略投资者配售后剩余发行数量的50%。
手术后:网下配售比例提至50%以上
按照新规定,新股发行向网下投资者配售股份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本次公开发行与转让股份的50%。网下中签率高于网上中签率的2到4倍时,发行人和承销商应将本次发售股份中的10%从网下向网上回拨;超过4倍时应将本次发售股份中的20%从网下向网上回拨。
“诊断”:
业内人士称,提高新股网下配售比例,对抑制新股发行的“三高”乱象大有裨益。因为首先会促使参与询价的机构报价更加客观,而由于网下配售比例提高,机构锁定的筹码数量会增大,新股在二级市场的稳定性会得到增强,进而有利于稳定新股的市场价格。
上市 网下配售股份上市就能卖
手术前:锁定3个月
新股发行网下配售是指上市公司在首次发行新股时网下向一些机构投资者配售股票。这些机构配售的股票有一定的锁定期限,一般为三个月 ,即股票上市之日起三个月后才能在二级市场上市流通。
手术后:取消锁定期
取消现行网下配售股份3个月的锁定期,提高新上市公司股票流通性。此外,在首次公开发行新股时,持股期满3年的股东可将部分老股向网下投资者转让。老股转让后,发行人的实际控制人不得发生变更。老股东选择转让老股的,应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老股东名称及转让股份数量。
“诊断”:
网下配售部分没有了3个月的锁定期,意味着这些股票上市首日便可以马上卖出,增加了新股上市首日筹码供应,有助于抑制新股炒作。但同时,投资者参与新股的风险也将加大。
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王洁
■新闻链接
郭氏新政4天出一个
证监会成最忙碌部门
改革,已经成为当前中国证券市场最热门的词汇。在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到来的近7个月时间里,中国证监会成为最忙碌的部门。“别的证监会主席十年做一件事情,他一年要做十件事情。”市场人士曾这样调侃。
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10月29日郭树清正式履新证监会主席至今,近7个月时间里,证监会共出台各类政策、意见和办法五十多条,平均不到4天就有一个新政策出台,涉及上市公司分红、退市制度、新股发行改革、增加QFII额度等,其密度和广度历史罕见。
事实上,不仅仅是频繁出新政。这7个月来,郭树清立言、训政、巡视,一个都没少,显然是有备而来——完善市场机制、减少行政审批、重新定义证券相关机构,条条路径均指向市场化改革。
有媒体统计,在上任之初的两个月,郭树清公开亮相五次。众多为人热议的观点:如“偷白菜论”、“蓝筹股罕见投资价值”等都在此刻开始广为流传。
进入2012年,郭树清依然延续着高频率的公开沟通交流风格。从年初证券监管工作会议上第一次发表施政纲领,到两度接受媒体专访,九问资本市场;再到四地调研,快速召开经济学家座谈会。据不完全统计,仅证监会公开发布的郭树清在各个场合的表态或演讲就高达17次。
这些,并非郭树清一个人在战斗。据监管层人士透露,郭树清在内部曾强调要增强证监系统合力,巩固树立全系统“一盘棋”的观念,其一再强调“加强对市场热点的监测”、“强化解释疑惑”。数据显示,在其上任后,仅证监会机关负责人就以答记者问的方式主动释疑超过五次,而投资者保护局更是在成立后迅速启动互动工作,四度回应网友及投资者提问。此外,去年11月以来,证监会已召开新闻通气会22场。
自2011年11月以来,证监会推出的行政制度公告达到了20项,公开征求意见11项,证监会令两项。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清明与“五一”假期的政策密集推出,“五一”假期只有三天,证监会推出的新政却有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