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基本科研一个有力的支点——中央财政公益性农业科研专项成就报道之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8 18:20 来源: 财政部网站2002年6月,一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外来入侵害虫——椰心叶甲疫情肆虐海南,给林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给生态安全带来了威胁。2005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利用寄生蜂防治椰心叶甲对此病进行了有效遏制。
截至2011年底,全省历年累计生产并释放寄生蜂已经达到39.2亿多头,防治疫树约335万株,占全省疫树的99.7%。此成果获得2010年度海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我们的科研成果都离不开基本科研业务费资金的资助。我们都很喜欢这个专项,这是唯一真正由科研院所自主安排,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项目储备为主要目标的专项经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李勤奋说。
2006年,中央财政设立“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用于支持科研院所开展符合公益职能定位,代表学科发展方向,体现前瞻布局的自主选题研究工作,“十一五”共投入7亿多元。
农业部科教司条件处处长杨礼胜告诉记者,几年来,基本科研业务费在对院所稳定科研队伍、培养年轻科研人才、推动新学科增长点和创新性研究、孕育重大科技成果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学科发展得到拓展,科研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2008年,34岁的留美博士李泽君回国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所工作,进行水禽流感防治技术研究。
“正担心拿不到课题没事可做的时候,所里给我们一个研究团队基本科研业务费50万元,进行鸭黄病毒疫苗研究。”李泽君说。
“鸭黄病主要症状是鸭不下蛋,个别死亡。发病到死亡只有4个月。我们立即投入了研究。2010年,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同时申请了专利。该成果2011年获得农业行业专项支持和863疫苗研究专项支持,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支持。”
李泽君只是兽医所回国的博士之一。该所所长童光志说,从2006年设立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以来,兽医所共获得专项经费支持2205万元,平均每年315万元,支持了82个科研项目,涉及研究所寄生虫学科、传染病学科、兽用药物、兽医公共卫生四大学科方向,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开发研究等研究类型。
“项目主持人平均年龄34岁,有博士学位的45名,占54.8%,其中8名是从国外引进的中青年骨干。研究项目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8年为3项,至2011年达到8项;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不断提高,近几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项,2011年SCI论文达到67篇。”
该所党委书记杨瑾介绍,作为刚刚踏上科研道路的青年科技人员,以往鲜有机会独立承担科研课题,专项的实施使他们获得了主持科研项目的宝贵机会,其独立研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均得到了锻炼。据不完全统计,约20%专项负责人在获得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资助后,成功申报各类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支持。
和兽医所一样,众多农业科研院所通过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的支持,已打造出“学科、人才团队”为一体的科技创新模式,资助和延续了一些相对弱势的学科领域,并拓展了新的研究方向。
据统计,农业部部属三院共引进人才627人,其中35岁以下引进人才占比高达92%,硕士和博士学位引进人才占比均超过45%。通过主持或参与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三院一批在职人员继续攻读学位,为农业科研基础研究积蓄了力量、储备了人才,促进了院所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孵化了一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在基本科研业务经费专项的支持下,一大批年轻科技人员快速成长,三院各单位申请并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科研课题大幅增加,重大成果也明显增多。
粗略统计,农业部部属三院经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孵化新产生的科研项目经费超过2.8亿元,共承担或参与了约300项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具体包括“863”计划10项、“973”计划课题5项、行业科研专项及其子课题项目2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8项等。
今年3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研究所主持的《深水抗风浪网箱装备研制与应用》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认为,该成果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行海洋捕捞量“零增长”计划,使得养殖接替捕捞成为满足国内市场的新手段。为创造更大的渔业增量空间,南海所组织科研人员对深水网箱养殖技术进行联合攻关,推动海水养殖业由近海走向外洋深海。经过不懈努力,深水抗风浪网箱装备及养殖关键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
该所副所长李来好介绍说,该成果使我国成为国际上少数能全面掌握深海养殖装备工程技术的国家,国产深水网箱抵御台风能力达12级,单箱产鱼量达15—40吨。该项目的技术成果目前在南海应用覆盖率达100%,技术辐射至国内沿海其他重要省份。目前已取得国家授权专利14项,所有专利均得到产业化开发应用。
截止到2011年,在广东、广西、海南沿海已推广使用深水网箱,类比引进网箱节约资金约10.92亿元;网箱养殖累计新增经济效益超过55.72亿元。
李来好说,该成果分七个项目受到了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总金额约178万元。
深水抗风浪网箱只是该所的科研成果之一。在该专项的立项支持下,已经有部分研究成果在支撑水产健康养殖、优良品种选育、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水产品精深加工与高值化利用、渔业装备自动化等方面发挥了促进作用,尤其是滚动支持的重点项目,取得的成果明显。
与水科院相似,其他两院在基本科研费的支持下,重大国家科技项目成果喜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十一五”期间主持项目数量达到5741项。其中,主持转基因重大专项重大课题20项,973项目在农业领域保持20%-30%的占位率、39个研究所全部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任务,自然基金项目2011年立项数比“十五”末增长近四倍。
热科院2006—2011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4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2项,“973”项目1项、“948”项目2项、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26项。
公益服务支撑效能明显提升
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专项对改进部属科研单位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物种资源保护、海洋权益维护、行政决策支持、科普宣传教育等服务支撑保障效能,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发了远程病虫害监控系统、大田作物数字化种植管理系统、设施作物智能化控制系统、新农村建设技术普及系统等8个应用系统;建立了用于作物生产、农产品价格、市场、政务管理等信息采集的6个基层信息站点,为农产品市场预警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热科院建立了“当地政府+科研院所+新农学校+技术员+学员(农民)”科技推广新模式;举办芒果科技入户培训,共培训农户和农技员1000多人,为农户免费提供优良中缅15万株;2011年,在四川等地举办芒果科技入户培训10场次,培训果农和基层农技人员近1000人,并建立了“芒果科技长廊”。
不仅如此,2006—2011年,天然橡胶标准化加工技术,在我国植胶垦区橡胶加工厂全面推广应用;环氧化天然橡胶、茶树油的提取与应用等技术成果即将进行鉴定,等等。这些技术有效地促进产业的科技进步。
立项资助农业科研发展的同时,三院也通过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开展了一系列管理科学类研究,为政府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水科院多篇渔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和报告被行业主管部门采纳,并将部分研究成果应用于建设全院性的信息和条件数据库,为实现资源共享和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和社会性定位。农业部的实践证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离不开公共财政的持续稳定支持,希望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旭说。
记者 李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