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住需求这道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9 17:04 来源: 中国财经报□ 本报记者 戎素梅
日前,财政部下发《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单位政府采购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对细编政府采购预算、严禁配备超标产品、不得规避批量集中采购等问题予以重申。那么,《通知》下发的意义是什么?将产生何种影响?对此,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有关专家。
需求对接采购环节
“迈出关键一步”,是受访专家对《通知》的普遍评价。几位专家纷纷表示,《通知》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对采购需求的重视,提出了供参考的采购标准,要求按需采购、按标准采购,真正打通预算管理与采购环节,并将其落到文字层面予以强化。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徐焕东从未停止过对如何衔接采购需求与采购过程的思考,“科学的政府采购管理应从需求环节抓起”是他一贯坚持的理念。接受记者采访时,他首先表达了对《通知》下发的肯定。
“目前,我国政府采购制度设计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对采购过程的约束和规范,即对具体采购环节、采购过程与方式的管理,缺乏对采购需求的有效说明和控制。”徐焕东说道,“但是,政府采购的首要职能是满足政府部门履行公共职责的需要,采购什么、采购多少、为何采购才是首要问题。目前,我国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内容,也未明确赋予监督管理部门对采购需求的管理职能。《通知》填补了这一空白,可谓意义重大。”
他进一步向记者阐明科学的需求管理内涵:需求说明、需求论证(确认采购物品是否为履行公共职能所必须的)、需求的整合与规划(剔除不必要的采购需求)。
与徐焕东的观点相似,有着多年政府采购工作经验的上海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管理处副处长王周欢、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刘小川认为,《通知》对采购需求的明确及高度重视,从源头上把控了预算环节,对遏制超标采购、重复采购等不良现象具有积极意义。同时,《通知》还提出采购预算的编制标准及细化要求,是突破预算编制“最后一公里”瓶颈的有力手段。
靠什么走完“最后一公里”
在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上,业内同仁已进行多种探索,然而具体如何编制、以何标准编,见仁见智。
对此,《通知》不仅明确了采购需求与采购过程的衔接,还提供了打通两大关键环节后如何编制好采购预算的两种手段,即落实配备标准、强化购置费预算标准审核。王周欢表示,通过二者的强力配合,预算编制有望达到较为合理、科学的水准。
他指出,原来的部门预算编制较为粗放,《通知》对中央单位采购计划的编制要求细化到品目及项目,还从专业角度明确了预算编制可参考的具体标准,即《中央单位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购置费预算标准(试行)〉的通知》(财行[2011]78号)、《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单位批量集中采购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库[2011]87号)等,使此前一定程度上被“悬空”的配备标准落到实处。
另一方面,《通知》要求,强化购置费预算标准审核,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及历史成交结果,对尚无购置费预算标准的项目进行审核。“这一规定切实有效,操作性较强,然而关键是由哪个单位来审核,如果是内部审核,应进一步加强内部预算管理。”王周欢提出的问题显然对执行环节更为关键。
不过,也有专家看法略有不同:预算编制并非越细越好、越精确越好,适用性同样重要,应兼顾严肃性、规范性与灵活性。该专家认为,批量采购打破了部门限制,将日常的零星采购化零为整、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规模效应。然而,如果采购计划规定得过于具体,或将拖延采购时间,影响采购单位的工作效率,政府采购的整体效率及服务质量也将大打折扣。
政策执行应确保连贯性
在接受记者采访之前,刘小川早已仔细阅读了《通知》,并从分析《通知》下发的背景着眼,提出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有效发挥,应通过政策的连续执行予以保障。
刘小川指出,一方面,部分单位或许对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执行欠佳、预算编制存在某些问题,对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新政实施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财政部要求加强内部需求管理、鼓励采购国货,是应对欧美对我国出口产品严厉管制的积极举措。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自改革以来,固然存在管理中的某些缺陷,《通知》对加强管理水平的要求、管理手段的细化及发挥政府采购应有功效的强调,将引导中央单位更好地找到着力点,加强政策执行的连续性与一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