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台高校登陆掐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30 02:5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许冉

   5月中旬,以辅仁大学为代表的一批台湾高校,再次赶在大陆高考之前“登陆”招揽生源。

   今年是台湾高校获准在大陆招生的第二年,招生范围仍只限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六个沿海省市,但台湾首度开放了两所公立大学面向大陆招生,合共91所岛内高校预计招收1566名大陆生。其中,辅仁大学首度推出全额奖学金,吸引优秀学生赴台就读。

   继海外、香港高校参与内地高考生源“掐尖”大战之后,台湾高校的加入使中国内地学子的选择更趋多元化。

   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2011年,中国内地学生参加高考人数从1050万人逐步减少到933万人,录取率从2008年的57%上升到72%,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录取率甚至超过80%。

   除了人口统计学上的原因和复读学生减少的影响,海外、港台高校的分流效应也是近年来不可忽视的趋势——北京一些重点中学甚至在高三年级专门开设了“出国班”。毋庸讳言的是,在教育全球化趋势背后,隐藏着内地大学的吸引力下降的隐忧。

   根据2010年版的QS世界大学排名榜,中国内地的高校只有北大、清华进入了前100名,分别排在第47位和54位。而英国泰晤士报公布的2010-2011年度世界大学学术声誉排名当中,也只有3所中国大学进入了前100名。

   与之相对应,优秀学生都在向世界一流的大学集中。近年来,美国名校的国际学生申请人数持续增长。仅2010年,进入美国名校就读的中国学生就达12.8万人,较往年增长超过30%。

   生源流向多元化,本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调整的良机——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内地高校纷纷扩招,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扩大校舍和师资建设;而本该政府负责的义务教育及其均等化,却长时间徘徊不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提供的数据显示,就世界范围而言,一般国家的高等教育投资在三级教育投资中的比重约为16%,中国则达到24%甚至更多,这说明我们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仅总量过多,而且结构有问题——更多地投给了硬件建设。

   就在最近,上海市还宣布将用两年时间筹建一所新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学校发展所需经费由上海市统筹安排解决。有观察人士指出,在高等教育资源已十分丰富的上海,即使要开办新的大学,也应该是由社会资本自发提出,而不是由政府继续扩大公立的规模。

   这种资源配置的失衡、公办高校发展的“一边倒”,直接源于大学行政化的沉疴。而在高度行政化的管理之下,内地高校也难以真正遵循“自主办学,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学生自治”的精神,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高校。

   新教改已推行了三年多,有消息称,国家有关机构已在紧锣密鼓地制定高考改革的详细方案,“一年多考”、“就地高考”等改革措施均被提上议事日程。除此之外,民间更希望的是,对高等教育的“去行政化”进程,能够再快一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