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示范区获批 承接产业转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30 02:5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刘涌
近日,陕西省发改委透露,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设立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称“金三角示范区”)。
按照批复内容,金三角示范区地跨三省且囊括临汾、运城、三门峡和渭南四市,设定的目标是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与装备制造基地、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合作发展先行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我们期待能够实现3+1效应。” 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试验区办公室主任陆世生期待,地处中原经济区、关天经济区和山西综改区之间的金三角示范区,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发展诉求强烈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面积5.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00万,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集散和通道能力。
金三角示范区动议于2008年。
2008年4月,晋陕豫三省召开了“争取建设国家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第一次联席会议”,并于当年7月联合向国家发改委递交了《关于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设立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的请示》。
事实上,由于地理区位毗邻,渭南、运城、三门峡三市在此之前已经有很长的合作经历。早在1986年,三市便成立了经济协作区,并开展了在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产业合作。但即便如此,三市仍日益感到在经济地位上逐渐边缘化。
晋陕豫已经各自拥有定位不同的国家级经济区,包括关天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山西综改区等。但金三角四市却在这种规划布局中,感受到了危机。比如,河南此前规划的中原城市群,基本是围绕郑州展开,位置较远的三门峡市便不在规划范围之列。
“这些区域规划都有自己的中心城市,比如郑州、太原、西安,但我们这几个城市离这些中心城市都比较远,处于相对比较边缘的位置。”前述三门峡发改委人士表示。
地处相对边缘的位置,四个城市的发展也相对落后。
截至2011年,四个城市的GDP均刚刚突破1000亿,而毗邻的中心城市西安和郑州的GDP已经分别接近4000亿和5000亿。地处边缘、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四个城市选择了“抱团取暖”的方式。
在区域协作的过程中,四个城市在旅游文化等方面开展了合作,但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产业项目等建设方面,行政区划方面的障碍开始凸显。
“之前我们建跨省大桥,各省都要走各自的审批程序,过程很漫长。”三门峡发改委人士表示,“国家层面的规划则有可能帮我们克服这种瓶颈。”
定位承接产业转移
随着国家发改委对金三角示范区的批复,陆世生认为,新规划的批复有可能改变该区域原来相对边缘化的区位,并将三个区域的国家政策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叠加效应。
国家发改委的批复指出,建设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利于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区域优势资源,为中西部地区合作承接产业转移探索新途径、新模式,发挥典范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认为,在国家鼓励产业转移大背景下,金三角示范区明确定位承接产业转移是很适宜的。
201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动东部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在此背景下,金三角示范区的申报策略也进行相应的调整,并最终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复。
但地处三大国家级经济区的围绕之中,并面临来自郑州、西安、太原等中心城市的竞争,金三角示范区的产业转移仍面临压力。“这个区域的产业与另外三个区域是互补的。”陆世生说,“金三角这个区域的有色金属资源丰富,这是与其它几个区域差别很大的。”
金三角示范区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大致铜、铅、钼、铝土矿和钨矿等几种。例如,运城镁矿储量居全国第二位,年产30万吨;三门峡市钼矿已探明储量150万吨金属,居全国第二位,是亚洲最大的钼精粉生产基地。
不过,在国家批复了示范区规划之后,陆世生认为,探索区域间相互协调发展、产业合理布局,仍是金三角示范区的未来发展的重点,“比如在不同城市之间资源开发的协调补偿机制,就需要在政策上进一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