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稳增长基调下央行会不会降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31 13:27 来源: 中国经营网

  疑惑随之而来,历年的保增长都离不开降息,而现在当“保增长”变为“稳增长”,这基准利率是降还是不降?

  进入5月后,受经济减速超预期影响,政策风向迅速转变,决策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稳”字为先的大旗下,发改委加快项目审批速度,政府投资重回市场焦点,各地官员再度跑部钱进,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熟悉。说来有趣,近些年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虽然一直都是“保增长、控通胀、调结构”这九字真言,但从各项政策的实施效果来看,结构的调整远远没有到位,通胀控来控去仍顽如牛皮,只有这经济增长,稍露了减速的苗头,说保便能保住。这也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好处,上马几个大项目,带动产业链运转,经济增长总能落袋为安。

  回顾历次保增长战役,降息都是必不可少的要件。2008年,为应对突如其来的次贷危机,央行在三个月中四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降幅累计达189个基点,其中,仅11月26日一次便下调了108个基点。大规模的降息潮拉开了4万亿财政刺激的序幕。相比之下,此轮预调微调中,央行的动作要小得多,只采用数量型工具,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调节市场流动性,并没有动用价格型工具,基准利率依然维持在2011年7月的水平。这种谨小慎微表明,决策层吸取了2008年开闸放水的经验教训,预调微调并没有在利率层面上进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利率工具只字不提,也印证央行并未把后者纳入考虑的范围之中。

  但随着预调微调转变为稳增长,市场降息预期重燃。5月29日,中金公司发布报告称,降息最早可能在6月出现,第一次降息预计采取非对称形式,单方面下调贷款基准利率,但第二次降息存款利率的下调将不可避免;兴业银行也持类似观点,称如果信贷增长乏力,央行可能采取非对称降息形式,最早在6月份进行;债券市场的反应也体现了降息的意图,一年期央票二级市场收益率由5月11日的2.99%锐减至29日的2.55%,与基准利率相比,隐含将近4次降息空间。

  不过,观察央行的态度,并未对市场预期产生反应,显得高深莫测,避免透露一星半点的政策意图。在市场利率走低同时,公开市场正回购利率稳如泰山,反映出当前央行货币政策调控仍以数量工具为先、慎用价格工具的态度。因若希望引导利率下行,正回购利率也应下调,从历史来看,后者一般跟存款利率挂钩,多数情况下主动下调正回购利率都伴随着降息。

  疑惑随之而来,历年的保增长都离不开降息,而现在当“保增长”变为“稳增长”,这基准利率是降还是不降?

  疑惑随之而来,历年的保增长都离不开降息,而现在当“保增长”变为“稳增长”,这基准利率是降还是不降?

  分析当前的货币环境,信贷需求疲软应为最好的写照,5月前三周,四大行新增人民币贷款仅为人民币340亿元,可能7年来首次无法完成既定新增信贷目标。从理论上看,为提振信贷需求,的确有必要下调基准利率。但若结合中国的现实,降息手段的出台则没有那么简单。从目前的形势看,央行降息与否,除了与经济放缓有关外,通胀因素是个重要因素。在“4万亿”刺激政策之后,通胀压力就成了宏观政策的阴影。今年3月CPI同比为3.6%,4月下降为3.4%,5月的还未公布,一般估计会继续下降,但应该仍在3%之上。如果CPI回落到3%以下并保持稳定,降息的窗口就会真正打开。在我们看来,综合考虑当前经济放缓的形势以及通胀压力的减轻,中国如果打开降息窗口并不令人奇怪。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放松货币政策已成为当前经济形势的需要,降息作为一种政策选择,可以提上议事日程。至于具体什么时候降息,这仍然需要根据形势来相机决策。

  本文仅代表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