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信托被骗贷化险为夷 行业扩张风险露冰山一角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1 01:2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嵇晨
吉林信托近日终于对“松花江78号南山建材项目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骗贷事件做出主动回应。在一则题为“及时化解1.5亿元信托财产风险”的公告中,吉林信托称,该计划已经于2012年3月7日清算完毕,全部兑现了委托人本金,也实现了预期收益率。
然而,在吉林信托险些被骗和及时化解的语境中,市场看到的是整个信托行业在短时期内急速扩张中显露出“冰山一角”的风险。
“不光吉林信托的骗贷事件会给整个行业提起警示,最近多个信托产品都可能面临各种问题。”一位信托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二季度开始,不少信托公司对项目审核和风险控制愈发严格,政府也可能对信托公司加强监管和收紧项目审批。
“好骗”的吉林信托
整个吉林信托险些被骗贷的事件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
去年11月28日成立的“松花江78号南山建材项目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是规模1.5亿元、期限为18个月的一款常规理财产品。根据项目介绍,信托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南山建材所有的经营项目的收益权,南山建材法定代表人戴英忠提供无限连带责任担保保证。
然而,随后有消息称,吉林长春市公安局在今年2月就以“涉嫌伙同他人编造项目,利用伪造财务资料,从吉林信托骗取贷款1.5亿元”等理由立案侦查,并在3月将嫌疑人戴某等8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看似常见的社会民生类经济犯罪案件,竟然会发生在专业谨慎的信托金融机构身上。尽管吉林信托在上述公告中表示:“项目成立后,吉林信托在贷后自查管理中及时发现了项目公司资金流向异常且财务报告有造假疑点等问题,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处置。由于发现问题早、措施得力、处置迅速,事件最终得以解决,有效规避和化解了风险,保证了投资者的财产安全。”但其项目尽职调查是否规范,以及在风险控制方面的管理能力,依然值得质疑。
记者梳理吉林信托近四年年报发现,其2011年新增的集合类、单一类和财产管理类的信托项目数量共267个,实收信托合计金额572亿元;2010年新增信托项目数量220个,在更早的2008和2009年,新增信托项目分别只有42个和79个,2008年的新增项目合计金额仅有2011年的约20%——不难发现,近两年吉林信托的产品项目规模在急剧扩张。
风控能否跟上扩张?
尽管吉林信托表示已全部兑现委托人本金和预期收益率,可是一旦发生问题,就用自有资产偿付,并不能就此掩盖信托公司在项目尽职调查上的疏忽。
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和数年前的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如出一辙,中国金融市场的繁荣在社会财富积聚带来巨大资管需求的催化下高速膨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各家公司扎堆圈地抢占份额,难免暴露出风险管理的失控和疏漏。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近年来信托业信托资产规模几乎每年都以万亿元的增长不断刷新纪录:2007年9491.5亿,2008年1.2万亿,2009年2万亿,2010年3万亿,2011年4.8万亿;2012年第一季度5.3万亿,在去年底的基础上再添10%的增长。
针对巨量崛起,信托业协会乐观分析认为:“中国信托业的信托资产规模在不远的将来有望赶超保险业6万亿的资产规模,跃升为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部门。”
整体行业的爆棚增长趋势里,今年除了吉林信托批量贡献新增项目之外,中融信托、国元信托的新增项目数量分别达到396个和394个,中信信托则新增371个。
然而,有信托人士提醒:“有头脑的信托公司会在热闹的市场中保持冷静。政府也可能对信托公司加强监管和收紧项目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