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温商重燃银行家梦想 甘当先行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1 06:44 来源: 现代快报

  (一)规范发展民间融资。

  (二)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

  (三)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

  (四)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

  (五)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

  (六)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探索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七)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

  (八)积极发展各类债券产品。

  (九)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创新发展服务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保险产品,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十一)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防止出现监管真空,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

  (十二)建立金融综合改革风险防范机制。

  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温州金改大幕拉开。市场普遍认为,是去年的温州资本危机催生了这场改革。时至今日,改革试验已两月有余。这场改革能否为中国金融改革提供创造性的经验?改革是否能顺利将地下庞大的民间资本引入地上“阳光化”?需要突破哪些政策?在推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难题?市场有哪些建议?日前,现代快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前往温州进行深入采访。

  □现代快报特派记者 王海燕 温州报道

  记者在温州采访期间,印象最深的就是温州民间正涌动着一股空前的民间资本开银行的热潮。曾经创办了全国首家股份制私营银行——温州鹿城城市信用社的杨嘉兴最近几天彻夜未眠,因为他看到了重办民营银行的机会。而包括石家庄、南京等在内的12家温州商会也正准备抱团打造温州人自己的“温商银行”。 此外,海外温商也准备筹办“华侨银行”,8家温州金融设备企业欲发起组建“行业银行”,据悉,很多组建民营银行的申请报告已经递交到了温州市相关部门。

  温州人期待打造自己的私营银行

  今年67岁的老人杨嘉兴最近几天彻夜未眠,凌晨几点如果突然想起有关组建银行的一个细节,他会立刻抓起电话跟老朋友商量。温州的这次金融改革,让他重燃“民营银行家”的梦想。这位老人,正是1986年全国第一家股份制私营银行——温州鹿城城市信用社的创建人。

  曾创办全国第一家私营银行

  “1986年前,我在一家生产机电设备的区街企业,深刻体会到小企业融资难、开户难、结算难。”杨嘉兴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正是这段经历,让他萌发了开办一家专门为小企业服务的金融社的想法。

  1986年11月,他创办了全国第一家股份制私营银行——温州鹿城城市信用社。“信用社开张第一天,就吸引了30多万储蓄。一个月不到,就吸引了近2000万储蓄。”

  杨嘉兴称,民营银行能否成功,最关键的就是服务。当这家私营银行开业后,推出很多创新服务,“当时的银行还是用算盘的,说是4点下班,但是3:30就结算了,客户的钱就存不进去了。于是我们推出了24小时营业,电话上门服务等。”而存贷款利率也在基准的基础上上浮20%,并且首创了每月付利息的还款方法,“这样不仅方便了客户,而且我们每个月都能见到一次客户,有利于贷后审查。”为了保障资金安全,当时他们还制定了好多办法,比如贷款责任制,谁放出去的贷款谁就负责收回来,另外还建立了查库(金库)制度。

  “对于我们来说,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因为我们的资金周转快,早上收回来的资金晚上又放出去了。”第二年,鹿城城市信用社的利润就超过了全省53家信用社利润的总和。

  而1996年,包括温州在内的全国各地的私营城市信用社和金融服务社都要被国有金融资本“收编”,经营了10年的杨嘉兴全身而退。交接时,鹿城城市信用社没有一笔逾期贷款。此后他做着和金融不相关的事情。

  重燃梦想 甘当“小白鼠”

  2012年3月28日,杨嘉兴等来了这辈子最大或许也是最后一次再次向金融机构进军的机会。当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这也让杨重燃“民营银行家”的梦想。

  杨嘉兴称,温州金改12条出来后,大家都很关心,尤其是其中的第2条,即“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杨嘉兴的希望也就在这条。“我们做先锋队、敢死队都可以,但是我们要政策。”杨嘉兴称,只要给他们办一个真正民间资本发起、管理的民营银行,不管大小,他一定会将这个银行办好。“金融机构想参股可以,但是不要超过一定比例,而且不能以银行牵头,否则民营银行没有独立性。”他表示,只要能做成真正以民间资本发起的民营银行,他甘愿做“小白鼠”,自担风险。

  据杨嘉兴透露,现在已经有很多民营企业主动联系到他,希望合作开银行,而他也已经重新组织好自己的团队,只待牌照拿下,就可以迅速筹备开张。

  贷款利率上限不超过15%

  杨嘉兴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最近他常彻夜不眠,因为在不断细化自己筹建民营银行的方案,甚至连今后银行的贷款利率他们也已经经过充分调查,定出了年利率不超过15%的上限标准。

  杨嘉兴认为,结合温州经济的实际情况,组建行业银行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很多企业遇到的融资难题和企业成长困境。“以重点行业为切入点,可以解决一摊子的问题,如组建鞋类发展银行,为整个鞋类行业提供金融服务,可以整合整个行业上下游的资源,业内大企业帮助小企业,小企业通过供需合同保质保量提供优良产品,为大企业配套服务。这样一来,不仅能解决一些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还可以利用银行这个金融工具捆绑在一起,解决生产销售的后顾之忧。”

  在他们递交给市委市政府的方案上,已经细化到具体的利率层面,如办理存贷款业务,利率适当浮动。贷款利率上限为1.26%,年息不超过15%;推行承兑汇票,解决企业间货款相互赊欠问题,代理发行企业短期债券等;开展设备租赁业务等。

  提出利率分级管理

  很多人认为,开办民营银行,最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实现利率市场化,放开利率管制,但是杨嘉兴却不这么认为。

  “其实所谓利率市场化并不是要求所有银行的利率全部放开,而是应该根据银行的不同层级,给予不同的上浮或下浮的权限。”他打了个比方,比如国有银行和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它们的存款利率是现有的基准利率,到民营银行,存款利率可以适当上浮一点,再到村镇银行或金融社,存款利率可以再适当提高一点。这样不同的银行才能吸引到不同的客户。“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应该分级管理,风险越大的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应该提高一点。”

  他们的银行梦

  12家温州商会

  欲抱团打造“温商银行”

  哪里有赚钱机会,哪里就会有温州商人。温州金融改革同样激发了温商的银行梦。日前,石家庄温州商会牵头,联合11个实力强大的温州商会共同参与,拟抱团融资50亿元,成立“温州现代商业控股银行”(简称“温商银行”)。现在,该方案已经上报给市政府、市金融办等相关部门。

  石家庄温州商会名誉会长吕卫国今年长驻温州,成为筹备温商银行在温州的联络人。

  吕卫国告诉记者,以在外温商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温商银行,有条件在各地快速生根发展。“我们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如果开办温商银行成功,那是最好,如果不成功,我们也算是为温州金融改革做出了探索。”

  8家金融设备企业欲组建“行业银行”

  近期,8家温州金融设备企业欲发起组建“行业银行”,以切实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目前,该设想已以温州市金融设备行业协会和8家企业为发起单位的名义,与温州市金融办和央行进行了沟通,并递交了相关报告。

  浙江依特诺电器董事长冯易乐是此次计划组建行业银行的发起人之一。冯易乐说,温州金融设备业在国内占有半壁江山,在金融设备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行业企业长期处于“低、小、散”状态。融资难一直是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要想真正打破金融设备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就要成立行业银行。行业银行组建后,还可以投资行业专业公共平台的建设,为行业解决技术发展瓶颈。

  温州金改办主任

  解读金改

  温州金改“满月”之际,温州市金改实施办公室主任张震宇曾接受媒体专访。他说,这一次的改革试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温州金改走过了怎样的历程?

  张震宇:自1980年10月苍南县金乡农村信用社开全国先河,实行存贷款浮动利率开始,温州的金融改革之路已走过32年,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80年到2003年,这是辉煌的初期;第二个阶段从2004年开始,改革处于停滞不前,民间资金多投资难和中小企业多融资难的“两多两难”问题突出,民间融资亟待规范化和阳光化;第三个阶段从今年3月28日开始,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设立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温州金改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张震宇:温州金融改革的主要目标是破解温州乃至全国经济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两多两难”问题,促进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协调发展,努力把温州打造成为民间资本之都,使金融产业发展成为温州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促进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温州金改之路面临哪些困难?

  张震宇: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随之而来的压力也不小。一是政策突破比较难,这次改革不能突破现有的法律法规,但改革必须突破现有的规章,不然就没办法突破现有体制机制的局限;二是条块协调难,我们是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温州所辖所有县(市、区)都可以探索,但金融体制是条条管理的,所有的项目都需要金融监管部门的审批,这种条和块之间需要协调;三是经济金融互动难,温州金融改革必须要让实体经济活起来,解决温州企业融资难,这次改革必须要朝这个方向;四是风险防范难,金融无小事。据浙江在线

  此次金改方案提出,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这让不少民间资本对小贷公司摩拳擦掌。据了解,截至3月底,温州共有28家小额贷款公司。而坊间传言,瑞安华峰小额贷款公司很有可能成为第一家改制为村镇银行的小贷公司。然而华峰小贷公司董事长翁奕峰却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其实我们自己并没有想过要转制成村镇银行,现有政策下,小贷公司转村镇银行也不现实。”

  最大小贷公司:转银行“不现实”

  华峰三年放贷108亿

  小贷公司机会诱人

  每一次改革总会伴随着许多商机,这一次,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成了许多投资者热衷的“唐僧肉”。温州一家铝型材厂老板称,现在做实业很辛苦,而且利润也低,如果有更好的投资项目,他们都想转行,“现在大家都说做小额贷款公司好,今后有可能转为村镇银行,我正想跟几位朋友商量筹建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温州瑞安一家审计师事务所的负责人最近也正跟十几位股东紧锣密鼓地筹建两家小额贷款公司。截至2012年3月底,温州共有28家小额贷款公司。

  坊间传言,瑞安华峰小额贷款公司很有可能成为第一家改制为村镇银行的小贷公司。成立于2008年11月的瑞安华峰小贷,由华峰集团、瑞明集团等15家民营企业和5位自然人投资组成,其中华峰集团控股30%,经过两轮增资扩股,其注册资金已由最初的2亿元增至8亿元。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总资产在全国小贷公司中排名第一。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1年年底,瑞安华峰小额贷款公司三年累计发放了108亿元贷款。上万笔的小额贷款,平均每笔约92万元,其中九成的发放对象是三农。目前小额贷款的坏账很少,上百亿的贷款里只有900多万回收情况不好。公司中的贷款方式主要是利用企业以及自然人之间的担保以及联保,质押担保仅占公司全部担保额的5%左右。据介绍, 2011年公司发放的贷款平均年利率为19.2%。

  转银行有两大顾虑

  民资能否当主发起人?

  但是当记者就此向瑞安华峰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长翁奕峰求证他们是否会成为第一家申请转制村镇银行时,他哈哈一笑:“大家都这么说,但实际上我们小贷公司自己并没有想过要去转村镇银行。”他向记者坦言,目前小贷公司要转村镇银行,有两点会受限制。

  “第一就是转成村镇银行后,存款来源的问题。”翁奕峰称,目前而言可能公众并不太乐意将存款存在村镇银行,除非有两个条件:一是利率可以浮动,村镇银行的存款利率略高一点。二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让公众放心地把存款交给村镇银行。但是目前这两点都做不到。

  “第二就是村镇银行的发起人主体限制。”翁奕峰称,此前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必须由一家银行做主发起人,虽然5月26日银监会刚刚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将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到15%,但是并没有明确可由民间资本当主发起人。“所以村镇银行主发起人如果不变,我们小贷公司想转村镇银行就不现实。”

  此前,也有业内人士对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的可行性作了一些分析:村镇银行发起模式必须要突破,要不然一些小额贷款公司不太愿意转为村镇银行。一是主发起人不愿意,因为受银行控制等于使主发起人失去话语权。二是银行作为主发起人,可把握风险,但村镇银行极有可能成为发起行的二级银行或分支机构,产品与银行没有差异化,服务也没有新意,这与村镇银行成立的初衷不相符。

  他们眼中的小贷公司

  小贷公司是这次温州金改中大家普遍认为的市场机会。截至2012年3月底,温州共有28家小额贷款公司,今年温州计划再发展几十家小贷公司,达到60家以上。那么小贷公司的机会究竟在哪?

  首个私人钱庄创建者方培林:

  应放开小贷公司名额限制

  1984年就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私人钱庄的方培林,对于温州金改提了一个建议:放开对小贷公司发展的名额限制。

  “加快发展小贷公司,这是金改的一个切入口。如果放开对小贷公司发展名额的限制,放开竞争,那么市场利率自然会被小贷公司给平抑下来。现在要的不就是利率市场化么?”

  温州中小企业“发言人”周德文:

  应降低小贷公司门槛

  周德文被温总理赞许为“温州最有权威的发言人”。身为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温州的中小企业一有风吹草动,周德文通常都是第一时间出来发言。而对于小贷公司的发展,周德文直言,应降低门槛。

  “按照浙江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主发起人,必须是当地民营骨干企业。注册资金在国家规定的500万元基础上,提高到5000万元。到了温州,又提高到1亿元,有的县区提高到了2亿元。这些规定将很多原来希望通过小额贷款公司使自己合法化的温州民间借贷机构挡在了门外。”

  温州几乎全民放贷,民间借贷规模大约有1000亿。让这笔庞大资金从地下走到地上,是这次温州金改的重点之一。4月26日温州市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开张,至今一月有余。记者日前了解到,开张短短一个月时间,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已成交3731万。

  民间借贷登记“开门红”

  开张首月成交3700多万

  4月26日,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挂牌成立,由14家法人、8个自然人投资设立,注册资金600万元。

  记者昨日在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看到,有几位客户正在中心内咨询民间借贷的相关政策。中心总经理徐智潜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开张的第一个月里,该中心共登记567笔,供需双方前来登记的资金达13.4404亿元。其中,借出登记累计335笔,金额38284万元;借入登记累计232笔,金额96120万元;成交16笔,总金额3731万元。

  车辆抵押贷款占了6成

  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其实相当于一个大的对接平台,为借贷双方提供资金供求信息的登记和发布。记者在该服务中心的二楼大厅看到,已经入驻该中心的有宜信、速贷邦、人人贷、翼龙贷、福元运通、攀远民间借贷等6家从事民间借贷融资对接业务的中介机构,此外还有浙江高策律师事务所、华东公证处、温州华正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等配套服务机构。

  徐智潜告诉记者,服务中心开业运行一个月来,每天有上百人前来咨询登记。在成交的借贷中,依次分别以车辆抵押、协商担保、股权抵押、小面积房产(小面积房产指建筑面积在三四十平方米及以下的)抵押等贷款为主,其中车辆抵押贷款约占了6成。“目前来放款的基本上都是有闲散资金的个人,而来借款的大多是中小企业。”

  月利远低于地下借贷

  阳光化的民间借贷利率明显要低于此前地下的民间借贷利率。

  速贷邦的一位工作人员称,他们主打的是汽车抵押方式,如果借款方以汽车做抵押登记,押车的话,月利率为1.5%,不押车的话,月利率为1.3%。宜信的工作人员称,目前前来登记放款的人对月利率的要求基本在2%左右,但是借款方所能支付的月利率基本在2%以下,1.3%-1.5%左右。人人贷的一位工作人员称,他们平台上的贷款利率在银行的基准利率6.1%至基准的4倍即24.4%之间。

  据了解,目前在该中心出借利息要比预想低,出借人提出的月利息一般都在1分2厘到1分5厘,普遍低于以往温州民间的借贷利率。以往高的民间借贷利率月息会在3分以上。

  让民间借贷更安全

  当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开张不久,曾有人提出质疑:这种运作方式是否有生命力?因为登记中心并不承担借贷交易风险,风险还是个人承担,另一方面,作为放贷方的个人,害怕露富,特别是公务员和官员。作为借贷方的中小微企业,如果要来这里登记借款,也相当于把企业的财务状况曝光。加上利率也降下来了,怎么能吸引更多的有钱人去交易呢?

  徐智潜称,虽然登记中心并不承担风险,但是登记中心却通过多种方式降低民间借贷交易的风险。首先是登记中心引入了央行的征信系统,借款方的信用卡、银行贷款是否正常,有无透支、不良记录全能查到,而原来地下的民间借贷是查不到这些信息的。另外,原来的民间借贷全是私下交易,借款方已经向多少人借了款,个人根本无从知晓,但是通过中心的登记,如果是多对一贷款的,一旦贷款方个人达到10人时,登记中心就会向贷款方个人发出风险提示,此外还会将风险提示发给监管部门。

  据透露,除了现有的6家提供借贷融资对接的中介公司外,很快第二批中介机构又要引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