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脚下无绝路,希望在转角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1 16:33 来源: 《经济》杂志

  从90年代初创业,到立业,到成功,外人看来,作为企业家的陈继军可谓是顺风顺水,但是任何成功的背后都会经历不同的挑战,追求卓越,超越自我,苦苦的求索,竭忠尽智,才打造出京郊创意农业的样板——盛顺缘,也因而有了“顺义盛顺缘,京郊第一观”。

  脚下无绝路,希望在转角

  ——记北京盛顺缘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继军

  文/本刊记者 王芳

  锁定土里刨金

  随着北京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功能的不断完善,北京城乡发展格局正逐步向“以城带乡,城中有乡,乡中有城,城郊一体化”的方向迈进,北京还进一步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

  作为北京人,陈继军开始考察调研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的项目,他看上了土里刨金的都市短板,锁定了目标:为北京世界城市配套,给市民提供旅游休闲场所,提供无污染、无公害的新鲜蔬菜、水果、花卉和特种鲜活或观赏用的农产品,同时,也为北京郊区的农民打开致富门路,为农产品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供场地;为城区建设提供合理的绿色空间,改善都市生态条件,美化都市环境;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载体。

  陈继军充分认识到项目建设完成后,不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大幅度提高,科技示范辐射作用增强,旅游产业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同时还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将吸引社会闲置资金投入到农业、旅游业发展中,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

  项目完全符合北京郊区开发绿色都市农业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求,突破传统的种植方式,开发绿色农业、开办绿色企业、开辟绿色能源,实施“三绿工程”,开创引领北京郊区创意农业的新模式。

  陈继军也研究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三农政策,请科研院所专家咨询、证明了他的想法——政策是大力支持的,北京都市的需求是巨大的。利用农业用地建立特色生态农业景观、发展现代农业、高科技农业、精品农业、观光农业等,促进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建立现代都市农业园成为陈继军最看好的项目。

  形势、政策和市场的需求这么好,陈继军坚定了倾力在北京郊区发展创意农业的决心。

  挥洒勤劳智慧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2010年5月2日,陈继军在顺义区的东南部北务镇郭庄创建了北京盛顺缘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北京市顺义区第七届农业博览会重点合作签约项目,盛顺缘从500亩农田和一个小鱼塘开始(一期300亩,二期200亩),以郊区都市型“创意农业”为理念,将农业技术开发与农家休闲旅游融为一体,致力于将自身打造成为北京乃至全国,具备行业标杆性的绿色生态园艺标准园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两年多的1000个日日夜夜,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幻,陈继军始终凭借着他特有的韧劲、执着的精神,带领着他的团队无怨无悔地将汗水倾洒在这片热土上。

  如今的盛顺缘,即将可以承接大型室内水上演出、服装发布会、走秀选美比赛、艺术时尚会展、水上婚礼等活动,成为北京最大的室内大型水上活动演艺中心,同时配备有顶级贴心物业的盛顺缘特色有机蔬菜庄园、创意农业观光以及创意休闲度假客栈、生态餐厅、红酒庄园等,给公众带来全新感受的时尚业态度假项目。五彩缤纷,高速成长的盛顺缘倾注了陈继军全部的心血。

  接纳困难与挑战

  可是,初到北务镇的土地上却是另一番让人心情沉重的景象,家人、朋友都为陈继军提着一颗心,捏着一把汗,陈继军却总是坦然地说:“脚下无绝路,希望在转角。”他接纳优势,更接纳困难和挑战。

  面对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尚低的困境:蔬菜生产仍然以农家分散方式为主,销售零散、投入少、规模小、服务滞后,标准化生产和科技推广困难,信息不灵。陈继军请专家拿出解决对策:建立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

  面对影响蔬菜质量的诸多因素,陈继军研究解决对策:制定生产、流通行业标准并切实贯彻实施;树立品牌意识,在行业中推行名牌战略;此外,着手建立完善检验制度,保护品牌,推广名品;提高蔬菜的商品化处理能力和水平。

  面对土地使用及相关政策的限制,陈继军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与土地管理等相关部门理顺发展关系、争取到发展高效蔬菜种植及观光农业基地用地优惠政策、并取得政府加大资金扶持的力度。

  面对发展绿色生物质能源受限制,陈继军同样有解决方案:利用北务镇地热资源丰富,依托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将生物质能源与地热资源相结合,采用地源热泵技术。这样,既节约能源还有益环境。

  盛顺缘与北京各大科研院所作为技术后盾和依托,聘任10位专家和教授为公司技术顾问。使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科研成果得以在企业示范园区推广,转化成经济效益。企业还组建一支具有专业技巧和全新理念的市场营销队伍,实现园区与机关、学校、超市的对接,以高质安全特色农产品,丰富首都的“菜篮子”。

  用绿色造福一方

  根据有关环境保护法规,陈继军和他的智囊团队,就盛顺缘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因素也做了充分的考虑并付诸治理措施。

  盛顺缘四周500米内无污染源的影响,所以园区对环境的污染较小,污染物主要是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噪声、废气。园区设计建设过程全部遵循《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估标准》进行,加大环保设备的资金投入,自建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以确保绿色农业生产,无特殊污染源。直接进入市政下水管道,厨房污水经隔油处理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污水与雨水采用分流排放。用低噪音设备,以降低噪声等级,对较大噪声源采取隔音措施,尽量将噪声限制在设备层内。对有人员活动的场所,建筑装修选用隔音、吸音材料并采取消音和减震措施。根据环保要求,全部使用洁净能源燃料天然气,并安装油气回收装置。

  园区内绿树浓密,栽种大量的树木、花卉、鲜果,一片绿色生机,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绿化体系,改善环境和净化空气,使游客与居民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科学规划,科学发展,治理与发展同行,陈继军解决了园区生产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减少农药和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农村环境,减少能源压力,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控制和减轻农业资源污染,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同时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解决土地半年生产半年闲的问题,从而保证盛顺缘能够向社会提供纯天然、无污染、口感好的绿色食品,满足人们“崇尚自然、注重安全、追求健康”的需要,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全面丰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