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危机重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4 01:1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知有

  这两个星期,“稳增长”连续占据媒体的头版头条。重大项目获批、新兴产业规划出炉、节能家电补贴等新闻不断见诸报端。

  在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和地方换届的大背景下,这些似曾相识的新闻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出现。本周,我们将继续跟踪“稳增长”在各地的落实情况。

  应当承认,及时出台预防经济下行的举措是必要的。按照全球经济现状,出口目前只能拉动中国经济不到1/3,经济要实现7.5%或更高的增速,保持就业稳定,仍有赖于内需和投资的拉动。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评论说,引领中国经济的是投资,而非出口。在能源设施、机械装置、厂房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占到中国2011年GDP的48%。

  但已经有不少评论人士指出,这一轮刺激并不是新的“4万亿”。这一方面指本轮投资额没有那么大,另外一方面也表达了一种希望: “铁公基”不再会是重点。

  想法是好的,现实有时很残酷。就目前已经披露的项目来看,能源、交通等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上周我们记者写的观察 《地方发改委“比杜甫忙”》中,不少地方发改委上报的项目也是在这些领域。一些地方甚至动员基层“要对这些政策信息学深悟透,寻找突破口,抢抓政策机遇”,“要迈开步子,跑步进京、跑省进厅,积极向上争取。”

  过往的历史告诉我们,这些投资大、周期长、收益低以及一哄而上的投资项目,往往成为地方财政的包袱。

  上一轮的刺激政策后,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7万亿元。新华社的报道称,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为52.25%,加上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债务率为70.45%。部分地方在政府性债务举借和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地区和行业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这次我们实在不希望刚实现“总体可控”的地方债务,再次死灰复燃。

  除了投资拉动,过去两周还有不少部委出台了落实“非公36条”的实施细则,这较以往有了很大突破。但这些细则能否最终打碎“玻璃门”,仍有待观察。本周我们将逐个行业进行“走转改”,听听这些民营企业的心声,详细了解他们对“非公36条”落实的期待。

  关注了国内,我们还得重点关注全球经济走势。刚刚过去的上周末,有海外评论人士说,去年6月,希腊危机阴霾渐深,中国经济减缓,美国经济滑坡。如今,西班牙银行危机日益显现,中国PMI数据连续下滑,美国就业数据连续三月不景气,一切都似曾相识,这是危机重来?

  本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将公布新的利率决定,到了星期六,中国国家统计局将集中发布5月份CPI、PPI、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世界经济究竟如何?本周我们需要仔细观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