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谋变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4 09:0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文/陈晓平
专访丁世忠的那天,他的心情可能有点起伏。
5月17日上午,安踏举行奥运领奖服命名及奥运战略发布仪式,他亲手揭幕了为中国体育军团精心打造的“冠军龙服”——一条拥有70多名工人的生产线,1小时才能生产1件。同日,公司一则关于订单额的公告引发市场误读,股价大幅波动。
丁世忠态度平静,“你要做一个做久做长的公司,资本市场只能做参考,基金经理做投资决策前,可能没有深透地去了解行业。”他认为应看到本土体育用品品牌的远大前程,“行业的前景不用怀疑,国内公司的基本盘都没有丢。”
信心背后,是丁世忠浓厚的民族品牌情结。丁世忠有自豪的本钱,优衣库、H&M在中国不过几十家店,相当部分本土服饰品牌才开始直接对垒国际品牌,而体育服饰行业早得多,“本土品牌专业能力提高很快,比如,5年之前,篮球运动员90%都是穿国际品牌,现在90%是穿国内的品牌”。
凭直觉,这种本土情结是真诚的,而不是商业噱头。采访设计了一个桥段:如果丁世忠有机会向李宁发问,他会问什么?他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沉思一会,他没有提问,而是说了一个寄语:希望李宁能够顶住,共同撑起本土体育品牌的盘面。本以为答完了,丁世忠又补充了一句,李宁私人名义持有的李宁公司股份在28%左右,“希望本土品牌的控制权不要旁落”。他认真地说。
2011年,安踏和李宁的销售额几乎不相伯仲,丁世忠没有谈本土品牌领导者的命题,坦白说,全球化竞争时代,这种讨论未必就有意义。生意人最重要的是要做生意。
丁世忠认为,尽管国际品牌不足以颠覆二三线市场的格局,可是,本土品牌已然普遍进入调整期,变局在即,“经营模式要从批发型向零售型转型”,每家都能分一杯羹的增长盛宴不会再继续,未来能过上好日子的不超过5家。在调整期,安踏要控制发展的节奏,丁世忠强调2012年的关键词是“谨慎、稳妥、健康”,即便这是个奥运年。
其实,2008年起安踏内部已经开始酝酿变化,采取了引进职业经理人、重塑企业文化等一系列举措。一个例子是,丁世忠的两位兄长之前在公司担任副总裁,为了给空降的职业经理人让路,他毅然让他们退居二线,只负责监管事宜,“不是说他们在这里不行,由于他们的身份以及地位,可能会跟安踏推行系统化、职业化以及规范化流程产生一些矛盾。”
饶是如此,安踏最大的胜算在哪里呢?
除去各种策略的说辞,务实和速度应该是重要的方面。据说,安踏副总裁张涛来到公司,第一次给丁世忠发短信,开头写的是“尊敬的丁总”,丁回的短信是:“以后不要那么多零碎,有什么事直接说事。”
安踏的快速响应能力被普遍认为是一大重要优势,坦白说,国际品牌掌权的大批职业管理层,对中国市场理解的深度可能很难赶上本土企业家。在快消领域,成功的中国管理者会扎到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镇,甚至村庄他们都愿意去走走。丁世忠就是其中这样,他有点半自夸地说,他曾被广东的一个分销商这样问过,做到80亿的中国公司中,有几个领导人还能像他一样一月跑十天以上的市场,“我说我不知道”。
好吧,转型的年景,希望能跑出个不一样的安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