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重启资产证券化是一场复杂的博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5 02:0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刘晓忠

   近日,央行、银监会和财政部等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与之前数十亿量级不同,据悉这次仅首期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额度就达500亿元。

   当前在经济增速回落、银行资产不良化风险反弹等下,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带有稳增长和为金融纾困等当务之急。其一,资产证券化可分散银行系统的存量风险资产,缓解不良资产反弹,节约化银行资本,降低银行对外部融资的过度依赖,并为支持政府和国企新投资等积蓄能量。其二,通过启动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为民间资金提供一个变相进入垄断行业的新路径,而且通过分层技术设计和信用增级等,民间资金购买垄断行业的资产证券化品种的风险收益初具可预见性。

   事实上,当前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背后是一场复杂的利益博弈。这首先表现为中央地方间的利益博弈。在经济增速回落财政收入减缓、地方土地财政拐点出现下,中央要稳增长需地方政府贯彻和支持,而债务负重的地方政府无疑希望中央政府承担其债务负担,并期待重启分税制改革。这次信贷资产证券化,明确纳入基建贷款和地方平台贷,无疑是探寻消化政府存量负债的一个重要尝试。

   其次,银行等金融系统与政府和国企的利益博弈。随着当前经济增速回落和趋向二次探底,银行系统面临着较为突出的不良资产风险,而经过无数次外部融资后,目前银行系统很难从资本市场融到足额资本金,且银行继续通过借新换旧的展期则是在放大风险敞口,因为目前许多政府和国企投资项目面临无法造血的支付风险。因此,当前重启资产证券化恰是平衡中央、地方和银行系统利益后,以避免重复剥离不良资产循环的折中措施。

   然而,当前决策层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而非直接对政府和国企投资进行资产证券化,源自信贷资产证券化具有信用再生效用,且信贷资产证券化只权衡信贷资产能否产生现金流和标准化,而无需考虑投资项目是否能产生现金流。而直接的资产证券化不仅无法产生信用乘数效应,而且还使政府和国企的所投资项目直接接受市场验证,即若这些投资项目缺乏可行性,或者这些投资项目无法产生有效现金流,那么这些资产很难在市场进行证券化。

   鉴于此,信贷资产证券化无疑将存在诸多风险隐患。其一,当前大量重点基建项目和地方平台贷项目等,都是投资回报期长、收益率低的行业,甚至很多项目在经济上缺乏可行性。因此即将证券化的信贷资产的基础性风险敞口相当突出,从而为资产证券化风险扩散埋下隐患。如美国次贷就是因金融创新导致风险管控的委托代理风险,而使风险失范。其二,信贷资产证券化本质上是银行等把自己暂时无法管控的风险资产,出售给具有较高风险管控水平的专业风险投资人,以通过这些专业风险投资人的风险管控和运营能力,化解这些信贷资产背后的风险敞口,从而锁定收益。这使得信贷资产证券化需要具备一个发达的信贷转移市场,以及有效的风险投资人市场。

   然而,目前国内信贷转让市场尚起步于2010年6月,既不成熟也谈不上完善,这使国内金融市场并未发育出有效的专业风险投资人主体,证券化市场更多是银行间的左手倒右手和风险串联,难以实现风险管控的社会化、专业化。如当前决策层要求银行购买5%的低收益分层结构产品,以实现内生信用增级之效,但这却背离了资产证券化的真实出售原则,而又不会降低资产的风险烈度。同时国内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标准化的信托契约产品,投资者很难如同公司股东撤换管理层,降低委托代理风险。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当前信贷资产证券化面临市场柠檬化之缘由,也可以理解监管层担心银行交互持风险的原因。

   因此,在当前信贷转让市场尚不完善,专业性风险投资者尚无法在银行间市场培育而出等下,信贷资产证券化将丧失其风险出售和专业化管控配置的核心功能,导致银行信贷资产风险要么在银行系统内串联化,要么向其他投资者出售导致风险社会化外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