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智能手机还有多少陷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5 03:50 来源: 深圳商报

  “移动智能终端不得安装含有恶意代码或者擅自调用终端通信功能造成用户流量耗费、费用损失、信息泄露的软件”,日前,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的征求意见稿,要求完善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维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和合法权益。

  该稿一公布就被业界解读为工信部将对智能手机的“吸费陷阱”、“流量黑洞”进行整顿,将会刮起一场手机领域的“反黑风暴”。确实,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吸费陷阱”和个人信息泄露一直是用户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成为移动领域的一颗毒瘤,工信部整顿是势在必行。但在智能手机黑色产业链业已形成的今天,这样一次“反黑风暴”究竟有多大的作用?能不能堵住智能手机的“黑洞”?对深圳的手机产业又会有怎样的影响?

  智能手机上的“吸费陷阱”之所以能频频得手,之所以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流氓软件商和手机生产厂商结成了利益联盟,厂家在手机出厂时就预装了许多吸费软件。正是因为利润丰厚,预装吸费软件也成为很多手机厂商的生财之道,特别是去年山寨手机受到打压之后,不少“转正”的厂家,甚至是正规品牌手机厂家都做这门生意,有些厂家甚至自己直接开发吸费软件。

  深圳作为国内手机制造最集中的地区,工信部的此次整顿无疑对深圳手机业也是一个考验,在“财路”被斩断之后,诸多靠做山寨手机起家,靠装流氓软件发财的手机厂商,究竟有多少能活下来?有多少能转型成功?我们很难去判断,但市场的规范一定会倒逼深圳手机产业转型,从这个意义上看,或许对深圳手机产业升级转型是件好事。

  不过,我们应该看到,吸费软件只是智能手机黑洞中,最容易暴露,最容易被发现的一个显性陷阱而已。泄露个人信息,收集用户地理位置,计算用户个人偏好等等,才是智能手机最大的隐患,这些行为比吸费软件更加隐蔽、危害更大。不少软件商、平台运营商,将他们收集的信息或者转卖,或者自己利用,当某个软件根据你的喜好向你推送信息时,当你登录某个网站跳出你喜欢的东西时,表面上的贴心服务,却隐藏着很多陷阱和巨大的安全隐患,随时可能将你的隐私和信息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如果说,过去我们光顾熟悉的店铺,老板知道我们喜欢吃什么,这或许没什么,毕竟这只是你生活很小的一部分。可如果一个运营商,一个综合性网络平台,收集到的个人信息一定是全方位的,会涵盖你生活各个方面,甚至可以勾勒出你个人的行为特征。一旦这样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带来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因为发微博(http://weibo.com)露财被精确定位,引来窃贼的新闻,我们已经不是第一看到了。

  或许,这些信息的收集、应用都会被冠上一个美丽的概念——精准营销。精准营销是可以解决广告浪费的问题,是可以提高商家的成交率,但这却是以伤害客户为基础的,我们不知道我们在享受精准营销的时候,究竟会失去什么?智能手机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多的焦虑,谁来斩断智能手机不法行为背后的黑手?谁来保障我们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是该有人出手的时候了!否则,智能手机随时会变成一个定时炸弹。

  □ 本报评论员李 迩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送别平民英雄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