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张海英:央企审计应回应媒体质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4 13:50 来源: 深圳商报

  □ 张海英

  审计署6月1日发布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电信等15个中央企业2010年度财务收支等审计结果。据审计署企业审计司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3月底,已对87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已有接近97%完成了整改。另据报道,国资委日前致谢审计署监督央企,称将督促落实整改。

  审计部门每年都会对部分央企进行审计,每次都能“审”出不少问题。比如,2009年审计公报称,13家央企因违规操作致28.42亿元损失无法追回。去年披露17家央企审计结果,65人因此被处理。这一方面说明央企“家大业大”问题不少;另一方面也说明审计部门已经成为国有资产有效的“守门员”。

  据悉,截至2011年底已有76家央企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有研究报告对此指出,只有10家左右的央企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了负面信息。这意味着大多数央企喜欢自己表扬自己。显然,关于央企的审计报告,真实揭露了央企履行社会责任的“另一面”。

  从审计成效看,央企对审计结果相当重视,87名责任人被严肃处理,接近97%完成了整改。但公众需要知道:对相关责任人是在内部处理还是由公、检、法部门处理?被处理的责任人都是谁,在哪些央企,身居何职?尽管国资委表示将督促央企落实整改,但对整改的成效有无评估,谁来评估?

  在我看来,尽管审计监督每年都能发现不少央企的不少问题,最终处理了不少责任人,也让问题得到了整改,把问题央企拉回正路,但仍然不能满足公众期待。因为在与央企有关的很多公共事件和重大改革中,最需要审计监督发挥积极作用,但却看不到审计部门及时出手,让人有些遗憾。

  比如说,媒体多年来报道了很多央企的问题,需要审计监督进行互动和配合,然而,无论是在舆论关注期间,还是每年发布的审计公告中,公众似乎都没有看到针对媒体报道问题的审计结果,就让媒体显得孤独。而有关央企要么对媒体报道不理不睬,要么对媒体报道予以否认,导致很多问题最后不了了之。

  试举几例:中石油不仅在2009年曝出“购房门”,而且今年又曝出2年前团购房上市交易利润翻4倍。按理说,这样的新闻由于涉嫌拿国有资产为职工谋福利,理应进行相关审计,但始终未见审计公告提及。再比如,中石化、中国电信等央企曝出天价茅台酒,国家电网曝出巨额福利房补贴等,也未见审计部门介入。

  如果说,在媒体报道的基础上,审计部门能够主动介入央企各种公共事件的话,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鞭策相关央企进行整改,还可以起到警示其他央企的作用。因为审计监督的很多优势,其他监督方式不具备。虽然说,审计公告中也能看到央企住房问题,但却与媒体揭露的事件无关。

  再比如说,在成品油、阶梯电价等公共品的价格改革过程中,公众很希望看到审计报告来揭示公共产品的真实成本,以便合理定价,然而,这样的愿望始终没有得到满足。众所周知,公众之所以对油价、电价等产品价格不满,主要在于成本不透明,能为公共品价格改革提供成本审计的,公众最信赖的,就是审计部门。

  不可否认,审计部门有自己的工作目标、审计重点和工作规划,但是,公众期待,审计部门在进行常态性审计的同时,还应该对与央企有关的公共事件和重大改革保持密切关注,因为公共事件和重大改革影响面更大,离不开各种监督,尤其是离不开审计监督。但愿审计监督能与社会热点问题“连线”、互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