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图文:建得成 管得好 长受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5 06:39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
图文: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湖北日报讯 图为:高标准整治的锥子河村小依塘,承包费比整治前增加了近一倍。(记者 甘勇 摄)

  记者 甘勇 实习生 李玉莲 通讯员 熊阳生

  核心提示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收口不好,筐篓编得再精致,也不会结实、耐用。

  眼下,全省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已经结束。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就如同筐篓收口。收口好不好,不仅关乎全省20万口已挖塘堰的使用效益,也关乎未挖塘堰以及整个农村小水利的建管;不仅关乎全省“三万”活动的成果巩固,而且影响今后群众工作的开展以及党群、干群关系。

  在挖万塘活动中,省委政研室工作组在团风县4个驻点村试验塘堰管护“六个一”工程,创造了一种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的“团风模式”,值得各地借鉴。

  团风新招:

  “六个一”管护塘堰

  “简单地说,团风县的塘堰管护机制就是:做一张‘塘名片’,建一套‘塘档案’,选一个‘塘管家’,签一份‘塘承包管护合同’,订一份‘护塘公约’,筹一笔‘塘整修基金’。”

  对“团风模式”的经验,省委政研室副主任梅学书和副巡视员陶新安,总结为“六个一”工程。“六个一”先在省委政研室工作组的4个驻点村37口当家塘试验,随后在团风县推广。进而整个黄冈片省直工作组大都采用这种模式,效果又好又快。

  做一张“塘名片”

  每口塘配备一张名片,标明塘名、蓄水量、灌溉面积、疏挖时间、产权所有者、捐资乡亲姓名及捐资数、管护责任人等10余项情况。

  省委政研室工作组成员余爱民介绍,塘名片作用有三:明确产权主体,确定受益对象;公布管护人员,强化管护责任;彰显捐资乡亲功德,促进公益事业建设。

  建一套“塘档案”

  每口塘建一套档案,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基本情况、承包管护合同及变更情况、定期疏挖维修记录、抗旱用水记录以及其它资料。档案一式三份,村委会、乡镇水管站、工作组各保管一份,为将来全省塘堰统一信息化管理打基础。

  建档有何用?团风县总路咀镇水管站长徐再强说得很形象:“名片是塘堰的身份证,档案是塘堰的户口簿。”

  选一个“塘管家”

  每口塘有一个责任人,群众称为“塘管家”。可以是村干部、老党员,也可以是群众代表、承包户主,但必须征得“三同意”:群众同意、本人同意、村委会同意。

  在团风,塘堰大多实行承包与管护一体,承包人就是“塘管家”。

  签一份“塘承包管护合同”

  一口塘一份合同,由村委会与承包管护人公开签订,在群众代表大会上集体签约,接受群众监督。

  合同文本经过深思熟虑,听取了专家意见,再加上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承包户主的修改,最终形成各村“大同小异”的正式合同。

  订一份“护塘公约”

  “不倒垃圾,确保水净;不砍树木,绿树成荫;不堵涵管,能排能进;不损设施,正常运行……”在团风整修一新的塘堰边,都有这样一份朗朗上口的“护塘公约”,起到警示监督的作用。

  筹一笔“塘整修基金”

  塘堰承包管护合同规定,每5年组织一次塘堰整治。钱从哪里来?必须准备一份整修基金,基金来源主要是塘堰承包款,这叫做“取之于塘、用之于塘”。

  干群感受:

  人水相依两和谐

  “六个一”的管护机制效果如何?近日,记者踏访“团风模式”的核心试验区,倾听基层干部群众的感受和评介。

  最明显的效益,是村集体增加了收入。锥子河村小依塘经过整治,蓄水量增加到了2万立方米。“塘挖大挖深了,承包费从一年800元涨到了1500元,我还是乐意承包。”承包户孙楚兵说,今年计划投放2000多元的鱼苗,比去年翻一番。

  塘堰年久失修,农民反映强烈,因此影响干群关系。新一轮“三万”活动,不仅对塘堰进行了清淤,而且对干部思想作风也是一次大清淤。锥子河村村支书杨友斋说:“这次疏挖塘堰,把干群之间的埂子挖掉了,把干群之间的渠道疏通了。”

  塘堰用水引发的纠纷,在农民与承包户之间、共塘用水户之间经常发生。“团风模式”明确了塘堰的产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理顺了发包方、承包户与用水方的关系,有力保障了人水之间、塘田之间的和谐。团风县县委书记洪再林因此有感而发:“整治小塘堰,促进大和谐。”

  专家评说:

  为农村公益事业探路

  “团风模式”能走多远?它的深层意义在哪里?

  作为“六个一”工程的实践者,省委政策研究室农村处副处长余爱民在总结试验成果时认为,“团风模式”之所以能成功,核心在于“六权明确”。所谓“六权”,是指产权、经营权、监督权、冠名权、管护权和抗旱用水决定权。比如管护权,过去由于这一权利的主体缺位,导致塘堰“有人用、无人管”。抗旱用水决定权也是确保塘堰运行效益的重要因素。以前每到抗旱紧要关头,群众抗旱要放水,养殖户坚决不许放,村组干部两头为难。这次在合同中明确规定用水顺序:生活用水第一、生产用水第二、养殖用水第三,抗旱用水决定权由村委会掌握。“团风模式”不仅探索了一条塘堰管护的新机制,而且为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管理探出了一条新路子。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龚春霞对“团风模式”进行考察研究后认为,“团风模式”找到了农村塘堰管护体制创新的突破口,政府应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建管机制的创新步伐。“团风模式”的实质,就是调用工作队帮扶等外部资源,充分激活村集体的协调动员能力,让日渐松散的农民重新组织起来,办好农民自己的事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