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农村大学生比例因何大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6 02:0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林小昭

  [ 80年代清华大学县级中学生比例占到50%左右,而现在只有1/7,中国农大农村户籍新生跌破三成 ]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到来,关于高考的诸多话题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其中关于教育公平尤其是农村学生难上好大学的话题越来越引人关注。

  在近期于中山大学举行的“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文东茅教授说:“我们在北京80所学校做调查,样本量比较大。农村学生比例确实越来越低,而且逐年下降,越到高层次院校农村学生比例越低。”

  调查数据显示,在北京高校的北京籍学生中,农村学生比例是12%,985高校只有1.7%;985高校中有75%左右的学生父母有高等教育学历,一般院校只有20%左右。文东茅分析称,“这样的情况已经说明好的高校农村学生的比例非常之低。原因是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的高考成绩平均相差40分左右。”

  在教育发达的北京尚且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在一些经济发展更不均衡的省份,差距就更大。去年有媒体报道,80年代清华大学县级中学生比例占到50%左右,而现在只有1/7,中国农大农村户籍新生跌破三成,而2011年城镇跟农村的学生比例是6:4左右。农村生占重点大学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寒门难出贵子”的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副院长张传燧教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这一现象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寒门”家庭不如干部家庭、知识分子家庭重视教育,观念也不如他们正确。“在这样一个更加功利的时代,底层的老百姓更加不重视教育。”

  客观方面,教育资源的不公平、机会的不均等更为学界所关注。“相比二三十年前,现在我们基础教育的不均匀状况更为严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在单一的分数制度之下,家庭条件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对考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加之近年来高考出题更有利于城市学生的发挥,因此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高考分数差距越来越大。

  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家庭所在地为省会城市的学生,获得保送资格的可能性是郊区农村学生的11.1倍。教育学博士、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罗立祝的实证研究也发现,城市子女在保送招生制度中获得的入学机会是农村子女的17.2倍。好大学难觅农村保送生。

  农村生源的弱势地位已引发警醒,教育主管部门及许多高校已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今年,全国高校针对贫困地区提供了1万个招生名额,以保证这里的孩子有更多机会进入高校。

  文东茅提出了一项“高校招生的N+X计划”,在这个方案中,重点大学可以把各个省的招生计划分为N和X两部分,比如中山大学招100人,这个N就可以是98,X是2。2是专门给农村学生和清寒子弟的。通过这样一个方案,中山大学在某省所招的98个人中可能会招到18个农村孩子,再加上单招的两人,这样的话农村学生比例就从18%提高到了20%。

  熊丙奇对本报指出,在“统一高考、集中录取”框架下,要寄望缩小城乡基础教育的差异,在短期内并不可能。专门出台面向农村的招生计划来调整,目前也做了不少尝试,但也很难扭转局面。而目前我国80所高校试点进行的5%自主招生,并非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学生既要参加各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又要应付高考,赶考成本和精神负担都加重,农村学生的机会显然就少。

  他认为,解决的要点在于打破现在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从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入手,推行真正的自主招生。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也可以要求高校自主招生的农村生比例不得低于某一比例。

  “这样高校就可以在自己录取的过程中,设计多元评价因素,矫正单一分数造成的招生不公平的问题。”熊丙奇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