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与爱重造我们的社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6 02:0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最近,我们的身边接连出了多位民间英雄。他们很普通,但其事迹都很感人。比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遭遇车祸瞬间奋力推开学生,自己却被轧成重伤;再比如来自杭州的“最美司机”吴斌,在突遭横祸时,体现出高度的职业素养,挽救了一车人的性命,但自己终因伤重离开人世。
除此之外,还有“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婆婆”陈贤妹、“最美乡村女医生”钟晶、“最美女孩”刁娜,“最美志愿者”王晰昧……更多的“草根英雄”不断地在我们身边涌现。他们身份普通,职业平凡,但都拥有一颗美丽之心,并把这颗美丽之心化作职业习惯,在关键时刻绽放异彩。
如果没有发生意外情况,不论是张丽莉还是吴斌,或许都会如往常一样,平凡地生活在普通人中间,默默无闻。但就是那些意外的发生(尽管不幸),在他们的身上,迸发出人性的光芒。这些光芒是如此耀眼,让人无法不动容。
透过这些民间英雄的故事,在本能的感动之余,我们或许可以在理性层面多一份思考。这样的高尚之举,在获得举国之褒奖的同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产生一种社会资本,进而助益于良善社会的建设?
观察今日中国社会,一些失德现象时有发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最美”人物的相继出现,是在灰色底板上涂抹了一道浓墨重彩的亮色。也让我们知道,在中国社会当中,仍然积聚着并不贫瘠的道德资源。
道德是社会生活中的准则与规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道德水准的高下,反映着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下。一个社会若拥有丰厚的道德资源,大体而言,社会秩序是井然的、社会生态是健康的。从道德建设的角度来看,有更多的正面、美好的见证,而更少道德败坏的负面案例,自然有益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
可惜,在当下的公共舆论场中,我们听到的更多是负面的案例,似乎缺少积极的故事。这不等于说,中国社会真的就是道德败坏。舆论反映出的情形,背后有其原因。一方面,这当中舆论与现实存在脱节之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古语,也确有其道理;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出现一定意义上的道德危机,也不容回避。
中国人从来不缺一颗善良的心,“温良恭俭让”者,历来是这个民族的道德标杆,社会上感人的事迹也不鲜见,如何继承和发掘这些传统文化与伦理留下的丰厚精神资源,每个公民都有可为之处。
比如,全国性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乃至地方性的类似评选,让人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高尚心灵;几次大灾难过后国人的救灾壮举,以及志愿者行动,诸多故事屡屡催人泪下;正在兴起过程中的民间慈善行为,也让人看到了众多民间人士的仁义爱心。这块土地上并不缺少爱,也不缺少感人的故事。
但是,为什么人们更多看到的是败坏的道德呢?或许,“小悦悦”这样的悲剧太刺痛人心;或许,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背后贪婪者的见利忘义,太让人失望;或许,“官德”失范乃至腐化堕落,太令人寒心……
在这个时候,谈及中国社会重建道德秩序,当更多重视诸多感人故事,包括“最美女教师”和“最美司机”在内所产生的社会资本。换言之,是应当充分重视感人事迹的感染力,以符合人性的方式传播其中的高尚元素,核心自然是美与爱。借用作家沈从文先生一篇文章的标题,要用美与爱重造我们的社会。再坚硬的心灵,在“最美女教师”和“最美司机”面前,恐怕也难以不动容吧。
理想的道德社会,人与人之间一定充满了关怀,而非疏离与冷漠。当然,人性的命题,需要在道德与伦理的维度中寻求答案,但又不仅仅如此。道德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在这个社会问题的背后,牵涉民主政治、法治,以及社会建设等方方面面。在向美丽的灵魂致敬之时,也不要忘记道德之外的社会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