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商难赚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6 04:40 来源: 经济日报从5月份开始,山东省金乡县鸡黍镇单楼村38岁的单海洋就没有闲过,先是忙着请人从自家地里收获大蒜,后来又忙着筹款到各地收购大蒜,算是一个亦农亦商的“农商”。6月2日,记者见到这位“农商”的时候,他正守在鸡黍镇的道路旁,道旁堆满了收购来的大蒜。他正等着更大蒜商出好价钱收购这些大蒜,也希望有蒜农向他出售大蒜。
今年大蒜减产,收大蒜比去年难了些,总体还算正常。单海洋说,今年他已收购了差不多100吨大蒜,价钱从5月份的每斤1.8元逐渐涨到2元多、3元多,近几天有的涨到4元甚至4.2元,他也按这个价钱收了一些。由于金乡当地的蒜农还没有大批量出售大蒜,单海洋这样的“农商”主要从周边地区收购大蒜。别的地方大蒜品质不如金乡,价格稍微低点。
对于每斤4元甚至高于4元的收购价格,单海洋认为还可以接受。“今年种植面积减少,减产厉害,大蒜人力成本也高,涨价的原因在这里。”单海洋说,由于收购价涨了,他今年筹集的70万元收购款只剩下几万元。“那你打算用什么价格卖出去呢?”“当然卖得高才合适,不过也不可能高很多,能挣钱就行,把去年亏的赚点回来。再说过10天左右,金乡本地的大蒜就要大批上市,这个价格差不多了。”
对于前两年的大蒜行情,单海洋有苦难言。前年大蒜涨价厉害,但像他这样的“农商”只能小打小闹,收高了怕砸在手上,稍微赚点赶紧出手;收低了更怕砸在手上,要加紧卖出去。“农商”的钱很多来自亲友,承受能力有限,两头怕,最后赚钱的是少数“大老板”。去年大蒜丰收,价格大跌,单海洋把前年赚的钱都赔了进去,当地像他这样的“农商”差不多全赔钱。“今年的行情估计能好点。”
在金乡,像单海洋这样的“农商”不在少数,单海洋所在的单楼村就有十几到二十来户,金乡县几乎村村都有十几户“农商”。“农商”们自己也种蒜,但他们脑子活络,每个大蒜季节都会从各种渠道筹集几十到上百万元收购款。他们本钱小,交易灵活,开着农用车、三轮车走村串户,蒜农将大蒜卖给他们方便。他们就像大蒜市场上的润滑油、蚂蚁兵,有效地搞活了市场,填补了大企业下不去的空白。但他们没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缺乏独立判断的眼力,很容易“一窝蜂”跟风。
鸡黍镇杜河村的王成伟就是这样。27岁的他贩蒜不下10年,自称在村里也就算个中等户。今年他收了上百吨大蒜,现在价格到了4元,他认为差不多了,不敢放开收,“得先出手一部分,不然今年再亏就难爬起来了”。
与小打小闹的“农商”比起来,金乡县丰盛果蔬有限公司董事长隋云玉算是一个“大老板”。隋云玉经营大蒜已经17年,当年也是一个小“农商”,后来建起大蒜加工厂,也自营进出口。丰盛公司今年已收购70多吨鲜蒜和半干蒜,价格从开始的1.6元左右到最近的3.8元,都有。对于今年的大蒜行情,隋云玉有自己的判断。他认为大蒜价格比去年高属于正常现象,除了明显减产的原因,还有一个出口因素影响。丰盛公司主要出口加拿大、哈萨克斯坦、埃及等国家和地区,本来他前段时间与客商订了每吨1150美元的价格,但后来看今年开秤价格就比去年高,赶紧与客商退了。“正好客商也要看看行情,肯定得涨点。”他说。
“目前市场还是正常的。”隋云玉说,对于大蒜价格,多年来市场认识不够。其实过去蒜农基本不赚钱,赚的就是自己的劳力钱,丰盛公司过去也就是从出口退税中挣点。前年价格高了些,蒜农多少都赚了点,这是一种合理补偿。今年价格比去年高,蒜农的赚头也不大,因为减产了,他发现有的村减产近50%。从出口来看,金乡大蒜出口占全国70%,而且是中国出口产品中掌握定价权的产品,“国内价格偏低,也不利于出口赢利。”他说。
金乡山禄大蒜交易所有限公司董事长隋鸿锦持有同样判断。他说,金乡作为大蒜之乡是历史和实力形成的,除了种植面积和产量大,还在于金乡已成为大蒜集散中心,是国内甚至全球大蒜交易价格的市场风向标,无论从市场影响力还是市场成熟度来看,已经逐渐理性。从今年大蒜行情来看,市场普遍认可的价格得等到6月中旬大蒜大量上市之后,同时全年价格要看9月份之后大蒜的入库量。比如2009年入库量才89万吨,次年就涨价;2010年入库量达到132万吨,次年就降价。“整体来看,目前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还是在正常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