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郭台铭突围:从制造iPhone到挑战三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7 01:4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 郭台铭的下一步棋怎么走?答案之一是从制造到智造。郭台铭称未来集团的成长模式将由“工厂-技术-贸易”导向转型为“贸易-技术-工厂”导向,富士康过去只盖工厂,但未来将转为寻求对业务进行转型,从主要的制造业务,转向侧重于研发和商贸 ]

  刘佳

  如何看待全球制造业布局?恐怕没有几个人比鸿海董事长郭台铭更有发言权,一直处于“代工”产业链最底端的鸿海,在看清这个格局之后,目前最需要的是一场“突围”。

  在5月16日的晚宴上,郭台铭和代表大陆制造业的美的集团董事长何享健就全球制造业的布局和前景“华山论剑”,在郭台铭看来,“欧洲的经济形势是真的不好——全世界都要有过苦日子的准备了,但中国的未来显然比较乐观。”

  虽然新一轮全球制造业的争夺和转移已经展开,但郭台铭仍然认为,欧洲、美国并不适合做制造业,中国大陆将是最后赢家。

  尽管如此,鸿海并不打算将自己长久捆绑与依托在“中国制造”这辆战车之上,按照“微笑曲线”的价值链理论,富士康一直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给他人作嫁衣,在郭台铭的规划中,走向产业链的上游才是鸿海的出路。

  在这条道路上,郭台铭给鸿海树立了一个“假想敌”——三星。

  为什么iPhone只能在中国生产?

  为什么iPhone只能在中国生产?而不是美国?这是很多人,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内的共同疑问。这个问题的背后,代表了美国在希望吸引制造业回流以及提高就业的问题上,对全球制造业竞争力的新一轮思考。

  去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曾逼问乔布斯,为什么不把iPhone、iPad搬回美国。乔布斯说工作机会回不来,因为美国已失综合成本优势。

  郭台铭在晚宴上表示,“完全可以”把iPhone、iPad搬回美国,“但搬回来,加钱事小,一台多个十美元,还是能赚回来,但问题是你供应链没有啊!”

  据他介绍,美国制造协会透过美国外交官杨苏棣来邀请其美国投资,不过郭台铭对美国的工会和律师有顾虑。“你能不能帮我们解决一个问题?你把所有工人告我的律师信,全帮我摆平,我就去投资!”郭台铭这样回复对方。此话引起现场一阵大笑。

  “环境成本,中国是全世界最优秀的!”郭台铭说。何享健对此有共识:“中国政府对投资、对工厂的积极服务,应该还是可以。”但在郭台铭看来,不是“可以”,而是“世界第一”。

  据称,此前在富士康确定将iPhone的制造工作投放到郑州工厂时,仅花费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工作并投产,这一速度让郭台铭非常满意。

  郭台铭确实有和美国制造叫板的资本。作为苹果、戴尔和惠普等众多IT巨头的代工厂,富士康在中国大陆就拥有超过110万名工人,用其庞大廉价的劳动力和军事化的效率组装并快速供应产品。

  以iPhone为例,它包含上百个零部件,其中约90%在美国以外生产,半导体来自德国和中国台湾,内存来自韩国和日本,显示屏和电路板来自韩国和中国台湾,芯片组来自欧洲,稀有金属来自非洲和亚洲,但所有这些零部件最终都在中国由“富士康”组装。

  苹果高管曾对中美制造业的差别做过一个比较:例如,管理、监督20万名生产iPhone的外国工人,需要8700多名技术人员。在美国想要寻找这些具备一定水平的技术人员需要9个月时间,而在中国只需15天。

  苹果新任掌门人在近期访问中国,在详细考察过富士康工厂之后更加坚定了这个看法:“从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开始,美国的工具和模具制造厂商就开始走下坡路。现在你还知道多少这样的厂商?我可以打个电话,召集美国所有这些厂商,但是我们可能都填不满一个会议室。”而在中国,苹果甚至可以找到填满一个城市的工具和模具制造商。

  一位苹果前高管曾解释过中美制造业的这种巨大差异:在2007年iPhone上市前数周,对产品要求严苛的乔布斯要求把iPhone的塑料屏换成玻璃屏,美国玻璃工厂因制造玻璃屏幕的技术性困难和成本问题,对苹果的要求面露难色。但中国一家工厂在和苹果签合同之前,就拿出了玻璃屏幕的样本。临近午夜,新显示屏运到了该工厂。

  “美国没有任何一家工厂能够与之媲美。”这位前高管表示。

  对抗三星

  但是中国制造业也在面临其挑战。“中国已经到了不应该再拿工资作为输出的一个要件,而且现在年轻人也不喜欢进工厂……工资要大量上涨是必然的趋势。”

  此外,尽管对制造业的中国机会信心十足,但还有一个问题困扰着郭台铭:富士康这一庞大的制造基地给苹果代工的利润率只有不到2%。苹果的很大一块资金其实都流向了它的竞争对手三星还有东芝和博通等芯片供应商。

  郭台铭的下一步棋怎么走?

  答案之一是从制造到智造。此前,这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内迁不久,就提出了“百万机器人”计划,即3年内投资1000亿元添置100万台机器人。意在降低不断上升的用人成本,提高公司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而以8.09亿美元入股夏普,购买夏普十代线46.48%的产能, 则隐含了他对业务的调整与转型。郭台铭曾多次强调,鸿海最大的敌人就是三星电子。而后者形成的从核心零部件延伸到终端品牌的垂直一体化模式已让太多竞争对手生畏,也刺激了鸿海对于代工业务的转型升级。

  在不久前的上海富士康大厦动工仪式上,郭台铭称未来集团的成长模式将由“工厂-技术-贸易”导向转型为“贸易-技术-工厂”导向,富士康过去只盖工厂,但未来将转为寻求对业务进行转型,从主要的制造业务,转向侧重于研发和商贸,主攻中国大陆市场和重视消费者服务。

  如果拿鸿海和三星相比,更能体现出鸿海的短板。三星在面板、存储芯片、智能手机、电视机全部位居全球第一,其平板电脑出货量仅次于苹果。而且论规模,两者的营收不在一个量级;而且鸿海在面板、半导体等业务上仍有落差,旗下面板企业奇美电子眼下正面临巨额亏损。

  郭台铭联手夏普打出“垂直整合”牌,目的就是打造全产业链。在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看来,夏普在液晶板块的专业技术,加上鸿海的产能,或能打破以三星、LG为代表的韩国企业在面板行业的垄断格局。“因为毫无悬念,未来iMac、iBook、iPhone、iPad及苹果电视在液晶屏的采购上必将向夏普倾斜。”

  除了夏普外,富士康还曾携手长虹共同投资绵阳智能手机项目,总投资金额达5亿美元,涉及智能手机的联合研发、制造和销售,意图在智能手机领域有所升级转型。

  李易总结,现在郭台铭正打出一整套组合拳。在传统制造领域,除了在全球部署机器人,还有给员工加薪、开始向巴西扩张等等,他的策略简单来说就是追逐利润最大化,对产业能迁移就迁移,迁移不了就维稳;而入股夏普,则是其在垂直整合、战略升级的一次重要布局。

  “我现在是要对抗三星,只要三星做的,我一定联合大家来(对抗),找机会(向三星宣战)。”郭台铭慷慨激昂地表示。

  郭台铭告诉何享健,他最近常跑日本。年初一个月去一趟,为的是敲定夏普入股案;现在则是一边提振夏普士气,一边替美国美光收购日本DRAM公司尔必达(Elpida)敲边鼓,他说自己一个礼拜见美国美光两次,因为自己绝对不想看三星独大。

  “我现在联合日本在打韩国、打三星、打LG,我们公司都在执行这个政策,叫作‘联阳、御韩、进中、望德’。”郭台铭说,“阳”就是太阳的意思,代表日本;御“韩”,就是抵御韩国的三星;进中,是前进中国(内地市场);望“德”,因为全欧洲只剩德国(经济体质最佳)。

  由于美的在白电领域也多次与三星交锋,郭台铭力邀何享健一起合击三星。“我们一起斗!”郭台铭与何享健举杯,相视而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