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新总统任期内首次访华 中俄共绘经贸合作宏伟蓝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7 08:14 来源: 金融时报本月6日和7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二次会议(简称“上合峰会”)在京举行。5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访问并出席上合峰会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出席了有关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双方有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共签署了11项合作文件,涉及核电、工业、新闻、能源、投资、旅游、银行、保险、电力等多个领域,可谓成果丰硕。双方商定,将改善经贸合作结构,提高经贸合作质量。分析认为,这必将起到示范效应,极大促进中俄经贸领域的务实合作,促进双边贸易发展。
6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部主任陈玉荣研究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普京在新任期内最大的抱负便是要振兴俄罗斯,而中国在成就其强国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普京此次访华,将主要议题放在中俄经贸关系上,则凸显出中国作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在深化双边关系中的绝对地位。“中俄双方都承认双边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在巩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如何将双边经贸合作引向深入,上合组织便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陈玉荣表示。
“政热经冷”格局有望打破
自普京5月宣誓就职以来,首轮出访的国家名单一直备受关注。继缺席此前在美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后,行程名单终于敲定。此次访华,既是普京在新任期内的首次国事访问,也是他自2008年第一次出任俄罗斯总统以来的第8次到访。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普京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国际政治人物之一。
记者注意到,与此前访华略有不同的是,俄方派出了阵容豪华的商务代表团,不仅囊括了俄外交部长、远东发展部长、工业和贸易部长、能源部长、交通部长、联邦旅游署长等多位内阁要员,还包括石油、天然气、投资、金融、航空等领域的数十名工商界巨头。从会后签署的11项合作文件更可以看出,“经贸合作”毫无悬念地成为重要议题。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两国首脑均表达出进一步加强双边合作的强烈意愿。普京表示,俄方希望同中方加强协商,积极规划,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合作,深化油气、能源、核能、电力、新能源、林业、环保等多领域合作,开展联合科技研发,改善经贸合作结构,提升合作水平。
“俄方将发展双边经贸关系摆在突出位置,表明在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欧债危机阴霾难除的大背景下,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已成为普京强国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伴随一系列合作文件的签署和合作目标的确定,中俄两国有望尽快打破‘政热经冷’的局面。”陈玉荣指出。上海社科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潘光谈道,此次签署的许多合作协议都富有新意,大大加强了双方比较薄弱的经济合作领域,使得中俄双边关系的发展更加均衡,具有更强的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上合”平台成经贸合作“加速器”
自2001年6月15日,欧亚大陆6个相邻国家——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领导人共同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以来,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四国的关系便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在上合组织走过的11年间,如何处理中俄及中亚关系已成为中俄关系中的新议题。而在2012年进入第二个10年的开局之年里,如何以强化两国关系为依托,深化中俄经贸合作,逐渐成为中俄高层会晤的经常性话题。
在陈玉荣看来,上合组织是合作的产物,而不是竞争、对立的结果。在此基础上的中俄经贸关系,也必定是以“合作”为大前提和基本导向。如果说同为金砖国家成员的中俄两国,在经济形态、利益诉求方面有着某种契合,那么,上合组织无疑提供了另一个平台,为两国政治、经济发展谋求便利。从这个意义上说,双方应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使其成为深化合作的“加速器”。
事实上,两国经贸互补性强,潜力巨大的“先天优势”,让这些宏伟规划成为可能。据介绍,前苏联偏重重工业,中国则以轻工业见长,工业结构上互补性极强。近年来,伴随中国国力的提高,高新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与此同时,俄罗斯也迅速走出了上世纪90年代后的消沉,经济稳步复苏,其中工业潜力、一些重要科技也得以恢复。因此,两国在工业结构、科技结构上的对接条件日趋成熟,这也为两国未来进一步扩大包括工业、科技、贸易各个领域在内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俄罗斯是能源出口大国,中国是能源进口大国,能源合作前景也十分广阔。2011年,中俄两国双边贸易总值为792.4亿美元,中国连续第二年成为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从2001年中俄贸易额106亿美元到2011年的近800亿美元,中俄经贸关系在中俄整体关系中的地位愈发突出,已形成“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为辅,以边境小额贸易为补充”的贸易格局。
因此,在“先天优势”之下,上合组织不仅为两国提供了直接接触的渠道,也为两国开启了新的合作议题和内容,丰富了两国关系内涵。在充分挖掘合作潜力的前提下,实现互惠互利。
携手开创经贸合作新局面
“众志成城”,是普京总统来华当天,刊登在《人民日报》第三版上的一篇署名文章中用到的成语。他在这篇题为《俄罗斯与中国:合作新天地》的文中说,现在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政治家,任何一个经济和国际关系专家都已经意识到,在缺少俄罗斯和中国的参与,在不考虑俄罗斯和中国两国利益的情况下,任何的国际问题议题都无法讨论和落实。“中国有句成语:‘众志成城’。我们愿意为了我们两国和人民的利益共同努力。而这一定能够给我们带来丰硕的成果。”普京说。
这个成语虽被广为引用,但在普京笔下,似乎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含义。它不仅代表了一国元首对两国关系的美好祝愿,更体现出大国领导者对这份使命的担当。因此,在描绘两国经贸合作的宏伟蓝图时,中俄双方必须正视眼前困难,着眼大局,共同开创一番新局面。陈玉荣提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俄经贸往来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贸易范围狭窄,地域分布不平衡,对边贸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不够,相关法律制度有待完善等。
不过从本次会谈取得的成果来看,一些新动向令人欣喜。首先,中俄签署了合作建设田湾核电站3、4号机组的议定书,这表明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而在投资领域,中国投资公司和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共同建立了中俄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该公司将对两国大型经济合作项目进行融资性支持。这意味着投资正涉足非能源领域。陈玉荣认为,在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下,双边贸易额2015年前要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前达到2000亿美元的既定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