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遭讨债上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8 03:04 来源: 现代快报

  曾荣升胡润富豪榜榜眼的“狂人”严介和(左图)如今陷入诚信危机。加入严介和旗下郑和舰队的多名企业家,正轮番蹲守在北京海淀区北方计算机中心及西三旗桥东空军军械厂大院内的华佗论箭组委会的办公地点,要求退还已交纳的上百万甚或上千万“顾问服务费”。要求退费的原因在于,严介和没有兑现承诺——给加入郑和舰队的成员单位提供可参与建设的BT(代建)项目。

  合作企业家门槛最高2555万

  近日,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创始人严介和在京宣布,拟出资不低于10亿元,对部分中国古代名楼书院进行修葺和重建。但就在严介和高调启动活动的同时,加入严介和旗下的中国郑和舰队资本国际集团(下称“郑和舰队”)的多名企业家,正轮番蹲守在北京市海淀区北方计算机中心以及西三旗桥东空军军械厂大院内的华佗论箭组委会的办公地点,要求退还已交纳的上百万甚或上千万“顾问服务费”。

  目前郑和舰队成员企业有200多家,有1/3比例的企业家要求退费。严介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都是最初郑和舰队门槛比较低时加入的企业家。他也希望依照所签协议让这些企业家退出去。

  近年来,随着BT大单的签订和加入的企业家的增多,严介和不断提高郑和舰队的“船票”价值,最高级别的“尊子单位”船票已由2011年初的555万元陆续增加到目前的2555万元。之外还有主席单位、副主席单位、常务理事单位、理事单位等不同级别的成员单位。

  企业家没获项目要求退费

  一位企业家告诉记者,退费原因在于,严介和没兑现承诺——给加入郑和舰队成员提供可参与建设的BT(代建)项目,且从严介和与地方政府签订的众多BT项目框架协议来看,几乎没有具备开工条件的好工程。该人士表示退费并不容易。

  该企业家表示,依照严介和及其团队的承诺,成员单位利用自己的政府关系帮助太平洋建设集团成功对接项目,可获项目投资总额2.5%的对接奖励,主席单位可以获得直接参与BT项目开发建设的权利,尊子单位可获得一个城市区域BT项目的开发建设权利。

  但交纳会费1年多来,该企业家没获得太平洋建设集团提供的可参与的BT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即使是利用自己和当地政府的关系找到的项目,也因太平洋建设集团提出的按照进度支付工程款的条件不优惠而未成行。目前该企业家已拿到退款400多万元,另有100多万元以当初协议中约定的“顾问服务年费”等条款被扣除。

  好项目肥水不流外人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未获BT项目要求退费的企业家外,确实也有企业家以仅收2.5%对接费的方式或约拿总利润1/3的只投资不建设的方式,参与太平洋建设集团的BT项目。且也有确实获得BT项目的企业。

  不过,对于此种说法,有企业家质疑。“严介和讲课时说所有的困难他挑,不好做的项目他做,好项目由郑和舰队成员来做,但实际上反过来了。”

  一位企业家表示,严介和旗下有十大集团、20余家建筑子公司,好的项目基本上由这20家子公司来做,对此,严介和介绍,其与地方政府在2007年以前奠定的BT项目投资额有2700亿元左右,在2007年以后签订的BT投资框架协议投资规模约有8000亿元。98%是太平洋建设集团自己来做,2%交给郑和舰队的企业家来做。

  “我们跟企业家反复讲,你要跟我们合作就是要做口碑。你要急功近利,‘太平洋’肯定把你淘汰。”严介和说。

  网友爆料

  上万亿BT大单

  只有10%是真的

  一位据称在太平洋建设集团工作过的内部人士曾在网上爆料,太平洋建设集团与地方城市签订的规模达上万亿的BT项目大单,只有约10%是真项目。

  一位曾经执掌华佗论箭一代理公司的人士同时介绍,与传统的全部由投资方事先垫资不同,太平洋建设集团要求地方政府按照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地方政府发现,由于严介和签订的BT项目不提供竞标方案,没有竞争对手,造价存在可以做高的可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严介和所说的“既得利益”,依靠企业家(甲)关系获得的BT项目,由太平洋建设集团(乙)与地方政府签约,并由施工方(丙)来建设——这往往触怒了当地施工单位,并间接导致地方利益群体的设卡行为而难于执行。

  严介和回应

  BT项目搁浅是因

  地方官员意见不一

  对于“上万亿元BT只有约10%是真项目”,严介和给记者的回应是“90%都落地了”。由于太平洋建设集团“已参与全国300多个城市、500多个园区的项目建设”,记者未能一一查证。于搁浅的BT项目,严介和将原因归结于地方政府。“营口项目纯粹是作秀。”严介和说,当地政府领导换届,新领导对于这个项目不认可。“我们的设备、资金都进去了,在营口这块损失很大。”

  严介和总结太平洋与地方政府签订BT项目协议不能落地的三大原因:一是地方政府急功近利,作秀,“太平洋”被当成了“花瓶”。二是地方政府内部矛盾。三是地方政府内部既得利益,“太平洋”进来会打破政府部门某些人和原来合作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据《财经国家周刊》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