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强龙”遭遇“地头蛇” 谁能笑到最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8 04:19 来源: 东方今报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李凌/文 记者 邱琦/图

  作为全国第二的啤酒消费大省和生产大省,河南啤酒业经历了五代十国式的混战时代,也经历了双雄争霸时代。在河南市场,演绎过一场场明刀明枪的战争或者“无间道”式的暗战。

  蓦然回首,就在省内品牌内斗正酣之际,啤酒业大鳄来敲门,三大巨头已经瓜分河南,传统品牌汴京、奥克、维雪、月山相继失守,只剩下本土老大金星独自面对强敌。尽管金星面无惧色,但“强龙”遇上“地头蛇”,谁能笑到最后?

  五代十国时代▶▶

  酒瓶里的烟头和苍蝇

  都是“间谍”搞的鬼

  回忆起上个世纪河南啤酒市场的状况,现在宋河酒厂做销售的原奥克业务经理王华深有体会: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市场需求的膨胀,导致河南啤酒企业纷纷盲目上马,最多时河南啤酒企业达70多家,而且多是年产量在2万吨以下的小型企业。“1997年至2002年成了河南啤市低价竞争最惨烈的五年。”王华说。

  “除了价格战,在竞争最激烈的时候,经济间谍也诞生了,活动频繁。”王华介绍,在郑州啤酒界,一个酒厂派员工打入另一个酒厂已经不是秘密。

  当时,郑州某啤酒厂经常会遭到消费者投诉,有时是酒瓶里藏了个烟头,有时是酒瓶里卧了一只苍蝇。

  刚开始这家啤酒厂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查了多次,才发现是“间谍”搞的鬼。

  虽然每个厂家都知道低价竞争是一个吞噬企业的黑洞,但是都不愿意先拔出脚来,结果是企业个个遍体鳞伤。

  1999年河南省共有啤酒生产企业31家,年产量在160万吨左右;到了2000年,4家停产,1家被兼并,1家破产,剩下25家,年产量不足140万吨。

  省酒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辉说,省酒业协会一直致力于引导河南啤酒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1998年,他们联合物价部门及20多家啤酒生产企业共同签订了啤酒最低限价,每捆(10瓶)14.4元,物价部门为此还专门下发了一个文件。“但企业还是各行其是,价格战愈演愈烈。”

  双雄争霸时代▶▶

  金星和奥克的贴身厮杀

  说到郑州的啤酒业竞争,不能不说到金星和奥克的贴身厮杀。

  1982年,金星啤酒厂诞生;1989年,奥克诞生。最初,金星啤酒在郑州南部,奥克啤酒在郑州北部,两者相安无事。

  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竞争在郑州的大街小巷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特别是奥克从郑州北部杀到郑州南部,在金星啤酒的家门口展开了竞争。“当时,奥克雇用大量三轮车夫,拉着自己的啤酒满郑州转。正是这种技术含量不高的广告方式,使奥克‘一夜成名’。” 王华介绍,很快,奥克的销量超过了金星。

  这在金星人看来,等于是在向自己示威。于是,双方展开了排他性竞争,从抢夺烩面馆开始。金星集团董事长张铁山对那段时间的争斗记忆深刻,“买一碗1.5元的烩面,送一瓶1.5元的啤酒”。

  俗话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现实中的版本,往往是两虎相争,两者皆伤。奥克和金星就是最好的证明。在郑州的一番恶战之后,金星悄然改变了策略:1992年,担任民权葡萄酒厂厂长的潘好友,因种种原因离职。随后,他被张铁山聘为副董事长。

  于是,潘好友拉了几车金星啤酒到周口,召集了民权葡萄酒曾经的经销商开会。他凭借多年的威望和渠道优势,让金星啤酒率先在周口打开了市场。

  张铁山介绍,他们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赚取了利润,积聚了资本,杀出了重围。

  此时的奥克,虽然超越金星成为郑州啤酒市场的龙头老大,但金星在郑州用低价竞争拖住奥克,与之周旋,所以奥克并没有赢得多少利润。相反,转战农村市场的金星,如入无人之境,1993年,金星啤酒年产量达到8万吨,再次成为河南啤酒龙头企业。

  外敌来袭时代▶▶

  本土啤酒品牌被“招安”

  在省酒业协会会长熊玉亮的办公室里,有一张照片,照片中有六个人,分别是金星啤酒集团董事长张铁山、原维雪啤酒集团董事长韦万根、原奥克集团董事长孙治广、原月山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和、河南酒协会长熊玉亮和秘书长蒋辉。这张照片是当时熊玉亮提议组建豫啤集团,几大省内啤酒巨头因此有机会坐到了一起而拍摄的。但如今,熊玉亮的这一梦想早已被现实击碎。

  其实,就在省内啤酒厂竞相残杀时,更大的威胁还在其后: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雪花啤酒已经觊觎中原。作为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河南的啤酒消费容量仅次于山东,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第二,不断有强悍的大鳄杀来争食。

  面对狼性十足的“侵略者”,河南土著品牌纷纷选择了被“招安”:2010年上半年,华润雪花投资2700万元,收购了河南悦泉啤酒。11月26日,其投资3.2亿元在驻马店兴建的年产20万吨的啤酒基地正式启动。2010年8月,燕京啤酒投资2.27亿元,收购了河南月山啤酒。2010年11月2日,百威英博啤酒斥资27亿元,在新乡市分期建设百万吨啤酒项目,去年3月7日,又与维雪啤酒达成收购协议,信阳酒厂、郑州酒厂和固始酒厂被纳入百威英博麾下。2011年1月,奥克投入华润雪花怀中。同年7月,商丘蓝牌啤酒也投入华润雪花怀抱……

  寂寞老大的“绝地反击”

  “第一家外来品牌来河南收购时,我们并不在意;第二家又来了,我们还能保持镇定;到了第三家,我们说不出是喜是悲。”张铁山如此表示,“金星作为河南啤酒企业的老大,蓦然回首,老二老三都倒下了(指被收购或并购),我们心里也有失落感。”

  过去,金星一向在全国市场与青岛、燕京、华润雪花等一争高下,如今,被人家攻入河南大本营,并通过收购本土品牌,对自己形成合围之势,压力可想而知。

  金星集团营销中心总经理李荣军表示,对此,他们的策略是:河南、云南是重点市场,每年要达到10%~20%的增长。为此要全力以赴,不惜血本,不惧怕任何竞争,不但防守,还要进攻、反攻,扩大市场。省外其他市场,像西北,增长势头小一点,要稳定,积极参与竞争,为以后合资做准备。

  实际上早在5月29日,金星集团就刊登《产权转让公告》,转让公司的部分股权,寻找战略合作伙伴。

  金星集团副董事长张峰表示,谋求上市、寻求战略投资,将是未来金星啤酒不得不面临的局面。“我们已经和国际上排名靠前的啤酒巨头多次接洽,而且有了初步意向,出售20%~30%的股权,到今年年底就会敲定了。这个公告是必走的一个程序而已”。一键分享到【网络编辑:郑国锋】【打印】【顶部】【关闭】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