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农村文化消费的三个“结合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8 07:31 来源: 中国经济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努力扩大文化消费,提高基层文化消费水平,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这对我们提高居民整体文化消费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其精神文化生活仍较贫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些文化产品远离农村实际,不符合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使得这些文化产品很难在农村获得市场,从而形成了一方面许多优秀文化产品难以在农村获得市场,另一方面适宜农村居民消费的文化产品相对匮乏的尴尬局面。因此,围绕着有关要求,结合农村文化消费现状与发展实际,扩大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应牢牢把握住农村文化消费的3个“结合点”。
一要把激活农村文化消费潜力与适合农村老年居民文化消费的心理需求结合起来。
当前,不少农村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老年人成为广大农村生产生活的重要主体。这些农村老年人,一方面要承担一定的农业生产劳动,如做些力所能及的田野劳作、从事一些简单的农村家庭副业生产等;另一方面还要担负起相应的家务劳动,如一日三餐的家庭生活料理、看守留在家中的未成年孩子。这些农村老年人非常希望能够在农闲和家务之余,享受到一些高质量的文化消费产品,以缓解身心劳累,安享余生。
农村老年居民长久生活在固定地域,对当地生产生活、历史传统耳濡目染,他们对家乡的历史文化具有高度的认同感、亲切感和自豪感。因此,激活农村老年居民文化消费潜力的关键,就在于紧密结合农村老年人的这一心理特点,更多地为农村老年居民提供喜闻乐见的地域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艺术产品,使这种潜在的文化消费可能变为实际的文化消费现实。我国历史悠久,各个地区的人民群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创造出了许多经典的地域特色文化,如陕北的秦腔、河南的豫剧,山东的梆子戏,河北的皮影戏。这些富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长期以来深受当地农村老年居民的青睐。因此,要迎合农村老年居民的文化消费心理需求,深入开发地域特色文化,向农村老年人提供形式多样、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消费产品。要结合农村消费水平,尽可能地向农村老年居民提供优惠的文化消费产品,实现观众、演员、剧场、地方多方共赢。
二要把增强农村文化消费的动力与促进农村儿童学习发展的成长要求结合起来。
由于大量的农村青壮年长期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在身心成长发展方面更需要呵护。就目前而言,广大农村的教育条件、教育水平还与城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与城市相比,大多数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贫乏,处于明显的劣势;而很多研究表明,农村广为流行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由祖辈抚养孙辈的隔代养育,总体而言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与日常学习。因此,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面临的这一现状,有重点地向农村孩子提供能够促进他们快乐成长与学习进步的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产品,有效地解决农村教育水平相对滞后、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现实问题。这对于改善农村教育状况,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促进农村儿童学习进步与身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农民的文化消费心理来看,随着农村经济条件改善,农村居民对孩子教育投入的积极性日趋高涨;从农民对子女的期望心理来看,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从农村孩子自身的发展心理来看,大多数孩子都希望能够通过刻苦学习成为优秀人才。因此,要结合农村儿童学习成长的发展需求,大幅度地开发和生产适合农村孩子需要的文化消费产品,比如,向农村孩子提供一些城市优秀教育资源的录像、影碟,拓展孩子们的学习空间;向农村孩子提供一些能够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开拓思路的课外读物,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这样做,不仅能促进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而且能有效地扩大农村文化消费。有关部门要有组织地开展一些针对农村儿童的文化公益活动,比如河北省近年来开展了“百场儿童剧进校园”公益演出活动,深入贫困地区、偏远山村给那里的孩子们送去文化大餐,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三要把提高农村居民文化消费能力与实现农村妇女求富致富的经济要求结合起来。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决定着他们的文化消费状况。因此,扩大农村文化消费,必须建立在增加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坚实物质基础之上。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把提高农村居民文化消费能力与实现农村妇女求富致富的经济要求紧密结合起来。
妇女支撑半边天。随着现代农业生产的积极推进,农村留守妇女在做好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之外,仍有大量的闲余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广大农村妇女具有心灵手巧的禀赋,可以结合区域生产生活特点和当地传统习惯,向留守农妇提供能够实现其致富需求的手艺技术,让她们在农闲之余制作一些手工艺品,使这种经营性文化活动成为农民致富、提高文化消费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使广大妇女成为传承、发展乡土文化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这样既充实了农村妇女的日常生活,又使得她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实现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的利益需求,从而提高农村文化消费能力。
从目前全国的一些实例来看,利用妇女这些独特优势,结合当地传统习惯与生产特点,通过她们的辛勤劳动,增加家庭经济收入,能够产生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比如,近年来山东鄄城县广大妇女形成了以家庭作坊式生产土布纺织的产业形态,生产的土棉布——鲁锦畅销海内外市场,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经济亮点。实践证明,利用农村妇女自身优势,发展以传统手艺为资源的农村文化产业,不仅能够从经济上促进农村家庭增收,提高农村文化消费能力,而且还可以传承当地优秀文化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