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英雄与“礼失求诸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8 17:11 来源: 中国经营网平民英雄被人高度赞美,说明国人已普遍意识到背德弃礼之虚妄,由此,德行与礼乐重建的过程已经开始了。
近日赴南昌,飞机过长江,即是鄱阳湖。烟波浩淼,自不用说。而我所注意者,乃是湖岸滨水极近之近处,皆有村庄、道路,下飞机后,对朋友感叹:国民之生命力实在顽强。
拜谒鹅湖书院、游览三清山,开车者为司机刘师傅。五十多岁,身体略显衰老,曾经开过大货车。他收养弃儿,如同己出。此女已知亲生父母,他则十分宽厚,让养女自己抉择。
回到家中,上网,看到人人皆说杭州“最美司机”吴斌。媒体又报道,近日,两位女青年在天津西沽公园湖边玩耍,不慎双双落入湖水,挣扎呼叫。途经此处一位中年男子见状,扎入水中,救出二人。二人未做任何表示即离去,救人者则憨厚地笑着,也执意没留姓名和电话号码。
舆论称吴斌为“平民英雄”,这倒确实是一个最恰当的称呼。前一阵感动国人的广东老婆婆陈贤妹,我所见的刘师傅,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也都是平民英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他们的事迹让我理解了“礼失求诸野”的含义。
社会阶层最简单地可划分为两个:精英与庶民。精英所占资源较多,尤其占有较多文本性文化资源,可以便利地获得充分的教育。平民则生活在底层,是所谓“劳力者”,为生活而奔波,享有文本性文化的机会较少。
不过,在中国历史上,精英、庶民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传统中国的精英就是儒家士君子。他们的优势正在于文化,他们掌握“文”。但儒家士君子所说的“文化”,是个动词,以文化人。儒家士君子总是借助各种组织,比如宗族组织、民间信仰、绅士之表率等方式,进行教化,而化民成俗,底层民众生活于浸润儒家核心价值之优良风俗之中。因此,底层的农民可能大字不识一个,没有知识,但他们绝非没有文化。他们于不知不觉中化于文,而秉持了温良恭俭让之礼,仁义礼智信之德。
到了大变动时代,上、下两层的文化社会结构变动速度会大不相同。具体度,上层的价值可以迅速变动——不幸的是,经常是快速腐败,比如唐代,比如明末。
平民英雄被人高度赞美,说明国人已普遍意识到背德弃礼之虚妄,由此,德行与礼乐重建的过程已经开始了。
过去一百年来的情况更为特殊。伴随着教育体系之更替,儒家士大夫迅速演变成为现代专业人士与知识分子。震撼于中西之别,现代知识分子相信,中国必须全盘西化,方可富强。他们投入于改造中国文化或所谓国民性的事业中。这项工作注定了不能成功,但他们自己从精神上告别了中国文化,他们相信,中国传统的价值、信仰是落后的,中国固有的道德、伦理观念是束缚人的自由的。到今天,这样的想法在精英中仍十分普及。
由此,现代中国精英群体一步步走入德行与礼乐荒芜状态。纯粹现代性就是世俗主义的、物质主义的、个体主义的,因而是非道德的、反道德的,这一点是现代思想之共性,尽管不同思想流派的价值取向完全不同。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制度决定论者对道德的蔑视,不过是其中一个分支而已。有些精英倒是意识到了德行、礼乐的重要性,但他们希望中国人学习西方先进的道德、伦理。这绝无成功的可能:知识可以学习,情感却无法移植,而德行、礼乐是属于情感范畴的事情。
不管怎么样,精英的心灵结构发生了广泛而深刻地变化,背对中国传统,背对礼乐、伦常。与此不同,底层庶民风俗之变化,则要缓慢得多。普通民众没有机会获取先进的文本性知识,而且,即便他们获得知识,知识对于他们的心灵与行为的影响,也远不如精英:精英们经常错把知识当成信仰,庶民则更多按照习惯生活。
由此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对比:在大转型时代,精英之心智迅速地“去中国化”,抛弃既有之礼乐、伦常,从而生活于一种无文化的状态。由此导致普遍的精神疲软、败坏。资中筠曾经讨论过现代知识分子的软弱、缺乏担当。至于官员群体之腐败于酒色,恐怕也是史无前例的。精英群体普遍的精神状态就是空虚、软弱、迷茫,简而言之,不具有刚健之气。
反之,在普通的市民、在乡村农民身上,人们依然可以看到质朴刚健之气。孔子说,“无欲则刚”。庶民依然相信天道,相信善,相信伦常,相信仁爱,相信礼仪。由此种种信念,他们部分地抵御了现代的世俗主义、物质主义、个体主义,没有物化,传统的德行、伦常、礼乐,在他们身上还有保留。
平民英雄被人高度赞美,说明国人已普遍意识到背德弃礼之虚妄,由此,德行与礼乐重建的过程已经开始了。
此时,对重建文明者而言,明智的做法就是“礼失求诸野”。德行、礼乐在庶民身上的保存,当然没有精英健全时之呈现完整;但在精英整体上背德而弃礼之际,这些不完备的呈现也弥足珍贵。这是德行、礼乐存在并且有效的证明,而现代性之一大特征就是无所不在的虚无主义,这是文明之大敌。庶民之善可以证明这种虚无主义之虚妄肤浅,从而让文明重建过程成为可能。当然,野中之礼,也可成为那些具有文化重建意识之君子主张德行、重建礼乐之出发点。
今日中国,就正处在这样的状态。平民英雄被人高度赞美,说明国人已普遍意识到背德弃礼之虚妄,由此,德行与礼乐重建的过程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