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走出去”:有哪些模式可以复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1 08:2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实习记者 宋斌
本报记者 刘玉海 北京报道
郑军坐在北京的办公室里,心中牵挂着万里之外的尼日利亚莱基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郑军是中非莱基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其负责的莱基自由贸易区,位于尼日利亚拉各斯州东南部莱基半岛上,由中国与尼日利亚拉各斯州的一家国企以中国的开发区为模板,共同开发。
莱基自由贸易区只是2006年以来中国商务部批准的19家境外经贸合作区中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国30年高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开发区正成为“中国模式”的一部分,被越来越多的友好国家所重视。用原国务院特区办一位官员的话说,“现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中国关系好的,看到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都要求学习中国的开发区经验”。
甚至是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这些国际组织,也已注意到中国的开发区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试图将其作为一种模式推广至发展中国家,以解决当地贫困和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中国特殊国情中发展起来的开发区模式,能否成功“走出去”?在其“走出去”的过程中,哪些经验可以复制?又有哪些需要做适应性调整?
“走出去”兴办开发区
建设莱基自由贸易区的设想,最早由中非莱基董事长、莱基开发总经理陈晓星提出。
基于中非之间的传统友谊,包括中铁建在内的大量中国建筑施工企业在非洲耕耘甚久。1997年,陈晓星以中铁建旗下中土公司副总经理兼中土驻尼日利亚总经理的身份,开始常驻尼日利亚。
陈晓星在做基建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尼日利亚工业加工能力差,建材、原材料需要进口,既增加了成本,也会影响工期。他遂萌生在尼日利亚当地建设小工业园、生产建材的设想。在后来与国内一些投资者的交流中,对方建议他们仿照国内开发区,做大工业园区,并积极向当地政府争取一些优惠政策。
陈晓星在尼日利亚建设开发区的设想,也得到了尼日利亚时任总统奥巴桑乔的支持,其对借鉴中国开发区发展经验,兴趣浓厚。
与莱基自贸区由企业推动不同,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一开始即是政府间项目。1998年,为支持非洲发展,中国政府确定了建设埃及苏伊士特区的援外项目。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承接这一项目。
莱基自由贸易区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2006年。在这年11月份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胡锦涛主席提出了支持非洲发展的八项经济措施,其中包括“将在非洲设立3-5个对外经贸合作区”。而中尼莱基自贸区、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正是胡锦涛主席做出承诺的基础。
借着中非合作论坛的东风,莱基自由贸易区正式得到了中尼双方政府的支持,并于2006年5月开始动土建设。
根据双方协议,尼日利亚拉各斯州政府在靠近大西洋的莱基半岛划出30平方公里土地,交由中尼双方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特许经营开发50年。中方由中铁建(含中土公司)、中非发展基金、江苏江宁开发区共同出资成立项目公司,该公司再与尼日利亚拉各斯州政府所属的一家公司组成合资公司开发、运营莱基自贸区。
也是从2006年开始,中国商务部积极鼓励企业在国外进行合作区建设,分两批批准了19家境外合作区。第一批于2006年 11月底审批结束,共批准了8家境外经贸合作区;第二批于2007年底审批结束,共批准了11家境外经贸合作区。
可复制的与不可复制的经验
据郑军介绍,根据规划,莱基自由贸易区未来将形成“一带,二心,三片,五组,七园”的规划结构。即一条综合商业服务带、两个产业配套服务中心、三大主导功能区、五个居住组团及七个专业园区。
“这是在总结国内开发区成功经验和参考了苏州工业园的模式后确定的。”郑军说,“莱基自由贸易区要形成一个品牌,做成境外开发区的典范。”
“根据国内开发区滚动开发的经验,计划到2015年,中尼双方投资7亿美金,先期建设11.79平方公里。”郑军对记者表示。
截至目前,莱基自贸区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已经达8254万美元,主要建设了一些道路、办公楼和厂房。有75家企业签署了到园区投资的意向书。其中,28家企业已经在园区注册。
起步更早的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情况也大同小异。截至2011年年底,合作区已累计投资近7000万美元,起步区1.34平方公里已基本建成,入驻企业26家,吸引投资近5亿美元。
但在郑军看来,莱基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度还是“有点慢”,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虽然莱基自由贸易区得到了中尼双方战略层面的认可,但战术层面事情的落实、工作效率并未达预期,以致进展速度未能按预期进行。
“现在莱基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基本上学习的是国内开发区的经验。”郑军说,国内的开发区大部分是由政府派出机构管委会主导,可以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各方面匹配的相当到位;而境外合作区设立的原则是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主要是由企业在做。
“境外合作区建设,最缺的就是政府层面的支持。”郑军对记者表示,非洲多数国家施行民主制,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因此操作层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时间、需要双方的磨合。
对莱基自贸区的这一遭遇,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副总经理李代新可谓感同深受。“园区拥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园区成功经营的基础,特别是所在地政府给予的相应支持。”
对于在国内有过开发区运作经验的李代新而言,国外运作开发区与国内最大的区别是,国内开发区大都采用土地开发费用和财政税收捆绑而形成的资金大循环模式,而此模式在境外不适用。
“土地的大量开发以及对于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园区运营商在资金方面可能会遇到回收时间较长、盈利不足的问题。所以,作为市场化运作的开发企业,必须找到自己企业的盈利模式才能持续发展。”李代新说。
目前,莱基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正处于第二个五年规划期,郑军仍然信心满满。但他并不讳言,莱基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他而言,最强烈感觉是“难”。
“境外合作区建设,仍然任重道远。”郑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