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1 11:59 来源: 新浪财经近来,随着对2008年以来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反思的不断深化,实体经济的地位在全球范围内再次受到空前的重视。在危机的发源地美国,2012年伊始美国总统奥巴马即在国情咨文中提出加强美国制造业的发展,以创造就业,保持美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发展。在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的欧洲,德国总理默克尔最近也公开表示,欧洲要注重发展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
不难看出,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各大经济体的普遍共识。由于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化和虚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世纪,这次金融危机带给各国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发展经济不能忘本,而这个本就是实体经济。
银行与经济同生共荣
就中国经济而言,之所以能够在金融危机中“风景这边独好”,很大程度上正是在于始终坚持了发展实体经济的正确方向。同时,也正是得益于服务实体经济的经营原则,中国的大型商业银行才得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大考”中脱颖而出,迈入世界领先大银行之列。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工行1984年成立之初就承担着为工商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的职能,此后又根据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企业和客户的现实需求,相继推出了技改贷款、项目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贸易融资等一系列金融服务,有力地支持了一大批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民生项目,推进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支持了居民合理的住房、汽车等消费需求,为30年来中国实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的蓬勃兴起也为工商银行带来了充沛的业务机会和巨大的发展机遇。特别是2006年股改上市以来,工行贷款和总资产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6.9%和15.7%,各项业务高速成长,市场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一举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上市银行。工商银行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百业兴则金融兴。
对于中国的大型银行而言,服务实体经济虽然是一个老课题,但是却面临着诸多的新挑战。因为实体经济始终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而我国又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过程之中,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几年,国内外的经济金融环境空前复杂,如果仍然固守着以往的模式来服务实体经济,不仅很难实现对金融资源的最优配置,也无法适应实体经济升级转型的要求。为此,中国的大型银行也都在大力转变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式,努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促进银行业与实体经济的和谐发展。其中,近年来工商银行积极应对经济金融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通过合理把握信贷投放的总量、节奏和投向,在保持信贷适度、均衡增长的同时,积极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突出支持了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融资等“四大新市场”,重点发展贸易融资、中小企业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三大战略领域”,为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做了新的贡献。
持续努力铸成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主力军
在实体经济中,最有活力和最具潜力的无疑要属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对此,早在2005年工商银行就作为银行业中仅有的两家小企业信贷试点行之一,积极探索以多元化综合性服务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小企业的贷款增量始终处于同业前列。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工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已达3.75万亿元,比2006年末增加了2.65万亿元,增长了近2.4倍。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到全部公司贷款余额的64%,比2006年末大幅提高了20个百分点。其中,工行着重加大了对广大小型和微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已超过了1万亿元。可以说,从资产占比来看,工行的公司信贷业务已经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了。从2011年全年的情况来看,尽管新增加的贷款比上年少了655亿元,但小微企业贷款却比上年多增了927亿元,全年增加2397亿元,增幅达36%,是同期贷款增幅的3.5倍,增量占同期全行各项贷款总增量的37%。
作为国内最大的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充分发挥客户、资金、规模等方面的优势,抓住产业“龙头”,通过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或者是产业集群金融带动了一大批小微企业的发展。由于国内大部分生产经营较好、有发展前途的小微企业都是以大中型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条上的一环,或者是产业集群中的一分子,而身处这些产业链条核心位置的大中型企业往往又都是工商银行的客户。根据这些核心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小微企业是否拿到了订单、发票,工行对产业链上的小企业大力开展无需提供传统抵质押品的贸易融资业务,较好地解决了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抵押物不足、“担保难”的问题。如工行浙江分行针对汽车产业链中配套企业与整车企业的业务合作模式及资金结算特点推出了贸易融资产品方案,通过查询核实供应链系统中的销售往来记录,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向为大型整车企业提供配套产品或服务的众多小企业提供贸易融资支持,有力地支持了该类型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针对不同要素市场、产业集群中的小企业群体的特点,工商银行灵活运用小企业联保、担保池、第三方保证、组合担保等方式,有效地解决了不少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再者,工商银行特别重视小微企业产品的设计和创新。依据小企业生产经营和融资需求“短、频、急”的特点,不断创新和丰富小企业信贷产品。例如工行专门推出了面向小企业客户的“网贷通”业务,使小企业通过网络渠道就可以实现贷款申请、提款、还款,该产品具有申请方便、循环使用、提款自由、资金实时到账等诸多优势,受到了小微企业的广泛欢迎。自2009年底推出这项业务以来,工行已经累计为3.2万户小企业提供了贷款支持,2011年通过网络融资累计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超过3000亿元。又如,工行创新推出的“小额便利贷”无须提供抵押或其他担保,符合相应条件的贷款在3至5个工作日内就可以完成审批发放,非常契合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并为小微企业节省了抵押担保环节的一系列费用,减轻了企业的负担。自2011年8月在广东地区试点推出以来,截至2011年底工行已向广东地区的近3200户小微企业发放“小额便利贷”,贷款余额达37.8亿元,平均向每户企业提供了约120万元的贷款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形成了规模优势,那么依托中后台的集约化经营和优秀的风险控制能力,其经营成本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更有竞争力的贷款价格,如2011年工行对小企业贷款的平均利率为7.12%。同时,工行还积极为小微企业提供票据、资金结算、电子银行、银行卡、金融租赁等全方位的服务。其中,工行充分发挥其全资子公司工银租赁的综合化经营优势,积极开展中小企业设备租赁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速实现转型升级。
银行经营转型促经济结构调整
历史经验证明,每次大的经济危机都会带来产业的大调整,通过新一轮技术革命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带动新的生产和消费需求,使经济进入新一轮的产业发展周期。为此,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很重要的一个使命就是要主动调整经营方向,开辟新的信贷市场,以信贷资金投向为引导,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调结构、上水平”。在这方面,工商银行经过科学认真的研究评估,确定了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融资等“四大新市场”的战略决策,开拓出一片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蓝海”。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转型,工商银行积极加大了对我国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努力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流程创新,工行不断推出适应先进制造业客户特点的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积极助力先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2011年9月28日,工商银行又与沈阳机床、辽宁忠旺、沈阳鼓风机和沈阳远大铝业等四家大型先进制造业企业在北京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大了对先进制造业中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截至2011年末,工行的制造业贷款余额已达1.12万亿元,占全部公司贷款的22.43%,全年新增近2100亿元,占全行新增公司贷款的47%。其中装备制造业的贷款余额约为2700亿元,贷款增速为33.54%,大幅高于境内公司客户贷款的平均增速。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工商银行一直密切关注新技术、新能源和新产业的发展,对于企业自主创新和节能环保等领域的资金需求给予积极支持,结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导向积极培育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绿色新兴信贷市场。截至2012年3月末,工商银行投向绿色经济领域的贷款余额达5900亿元。
与此同时,工商银行还将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自身经营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着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仅2010、2011年两年,工商银行就累计向3000余家文化企业发放1200亿元贷款,两年贷款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1.79%,是全行信贷平均增速的2.21倍。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工商银行对文化产业的贷款余额已达到718亿元,比年初新增58亿元,贷款增量是上年同期增量的2.5倍,贷款余额和增量继续位居国内商业银行首位。根据文化产业集中度不高、资产规模偏小,核心资产“无形化”的特点,工行成功探索出了一套“特色订制”的服务模式,较好地满足了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如在电视剧产业中,众多制作企业“轻资产”特征明显,而处于产业链下游的电视台在电视剧交易链中处于核心地位,现金流充足,支付能力强,工行根据这一特点创新推出了“影视通”电视台项下应收账款保理业务模式,为《借枪》、《黑狐》等30余部电视剧的拍摄提供了贷款支持。对于电影制作企业,工商银行针对这类企业“看得见、摸不着、抵不住”的问题,采用创新方式,把对风险的评价落实到文化创意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专业团队等真正的核心资产上,综合运用集合放款、版权质押和实际控制人连带保证等风险控制方式,为华谊兄弟公司拍摄电影《唐山大地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风声》、《追影》等提供了贷款支持。
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
近年来,工商银行秉承服务实体经济和跟随客户的原则,积极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谋发展。2010年5月,工商银行与商务部签署了《支持企业“走出去”备忘录》,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截至2011年末,工商银行已完成支持企业“走出去”项目58个,累计承贷金额129亿美元;支持企业“走出去”储备项目107个,项目意向总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融资支持的前五大“走出去”行业分别是石化、电信、交通、机械、商贸,融资余额占比超过四分之三,有力支持了中国企业的产能出口、工程承包和对外投资并购。
适应海外中资企业客户需求的变化,工行依托先进的信息科技平台和境外机构的多牌照优势,积极推进适应“走出去”企业需求特点的境外产品创新,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在这一过程中,工商银行的境外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海外行已经成为当地中资客户的主要合作银行。更为重要的是,工行还根据我国企业海外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创新。如近年来工行的出口信贷业务已成为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拳头产品,服务半径辐射五大洲30多个国家,先后支持了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博茨瓦纳Moropule电站项目、国机集团土耳其Ayas电站和SILOPI电站项目、印尼Indramayu电站项目、华为公司印尼Telkomsel项目、尼日利亚Starcomms项目、坦桑尼亚电信公司项目、中兴通讯阿尔及利亚电信项目等一大批机电设备出口融资项目,2010年8月工行还与华为公司及其印度尼西亚合作伙伴签署了全球首笔人民币出口买方信贷协议,实现了本外币双轮驱动支持企业“走出去”。与此同时,针对目前中资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方式为海外投资、海外并购、对外承包工程或从事国际贸易的现状,工行则积极开展对外担保业务,凭借自身的国际信誉助力中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有效地支持了企业的境外发展。随着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不断增加,我国企业对外承包铁路、公路、电力等大型工程项目不断增多,工行积极通过对外承包工程保函为企业提供信用保证,为中铁工程、中铁建、中建等一批大型中资建筑企业承揽境外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创新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
在调整信贷结构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工商银行还大力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想方设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其中,工行将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作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持续拓展债券承销业务的服务范围,积极创新直接融资产品,通过债券承销业务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从2011年到今年一季度末,工行共主承销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超短期融资券等各类债务融资工具140多支,主承销金额达3700多亿元,以较大优势位居国内债券承销商排行榜首位。例如自2011年10月以来,工行陆续为北京金隅集团、保障房建设投资中心和中关村发展集团等北京市保障房试点企业成功发行了保障房项目私募债券,募集资金达49亿元,为北京石景山区燕山水泥厂经济适用房、朝阳区东坝乡单店西村南限价商品房、朝阳区北苑南区公租房、奥运村地区5号地定向安置房等多个重点保障性住房项目提供了融资支持,成为目前国内承销保障房项目最多、支持保障房融资力度最大的承销机构。
随着债券承销业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客户在工行的帮助下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从债券市场筹集资金,从而使工行可以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更多地向中小企业倾斜,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同时,这也是工行顺应金融脱媒的大趋势,主动调整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在支持居民消费升级方面,工商银行充分发挥信用卡的消费信贷功能,帮助持卡人将合理的潜在消费需求转换为实际需求,对拉动消费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1年,工行信用卡的消费额达到近9800亿元,比上年增加了3300多亿元,增幅超过50%,信用卡贷款余额更超过了1700亿元,较年初增长约94%,为持卡消费提供了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对居民消费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工行还着力加大了产品创新力度,推出功能更多、更具个性化的新产品以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为更好地服务工薪阶层客户的消费,工行2011年新推出了逸贷信用卡。由于这种信用卡的消费费率比照同期个人消费贷款的基准利率折算,低于现有的一般信用卡分期付款的费率,更好地满足了年轻群体及工薪阶层的消费意愿。逸贷信用卡的持卡人可以通过在工商银行的代发工资账户,按自主设定的分期付款期限自动还款,让那些收入不太高但即期消费需求较强的工薪阶层也能够通过逸贷信用卡满足自己的消费愿望。依托庞大的数据库支持和强大的IT技术优势,工商银行对代发工资客户按其实际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预授信,客户到受理商户处刷卡签单即可实现消费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