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债资信:从央行降息看利率市场化进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1 13:07 来源: 新浪财经

  (中债资信研究开发部 胡彦宇)

  6月7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分别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并且自同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从降息本身来看,这次央行自2008年12月23日以来首次降息的行为与当前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不无关系。近期,受美国经济复苏出现反复、欧洲债务危机持续蔓延和我国内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在这种背景下,此次降息将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刺激投资需求,保证经济的平稳增长。

  此外,该公告中的一个突出亮点是,央行还对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进行了调整。而在此之前,央行一直对存款利率实行基准利率上限管理,对贷款利率实行基准利率的90%的下限管理。这一扩大利率浮动区间的调整举措标志着自2004年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又一次重大进展。

  众所周知,利率市场化一直是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部分,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中国金融市场向纵深方向发展,有助于反映差异性、多样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提高金融企业对风险的判断和自主定价权,对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乃至经济体制改革而言都有着重大意义。1996年,央行正式启动利率市场化进程,通过近10年的努力,我国的债券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贴现利率都已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定价,外币贷款利率及大额外币存款也已全面放开。不过,与间接融资直接相关的人民币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仍处于管制之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无明显松动迹象。进入2011年后,随着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毕,以及银行机构之间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我国信贷市场利率呈现出双轨化趋势,即银行存贷款利率与民间融资利率之间的双轨并行和银行存款利率与理财产品收益率之间的双轨并行,这意味着市场已自发形成管制利率向市场利率转向的动力。今年年初,央行行长周小川在采访时就明确指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已基本具备”,而这次央行对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调整可以说也是顺势而为的结果。

  经过本轮对存贷款利率的调整,存贷款利率实际上分别形成了“明降暗升”和“一降再降”的局面,存贷款利率各自的浮动区间也相应进一步拉大。随着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拉大,在短期内,本来就面临存款吸收压力和企业贷款需求不足问题的商业银行,在存贷款业务上的竞争可能会更为激烈,这将导致存贷款息差收窄,利润也相应降低。然而从长期来看,此次调整将促使商业银行转变传统经营模式,加强中间业务开展,将推动其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此外,从宏观层面来看,本次利率浮动区间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