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戛纳,卖电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1 17:20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在戛纳,卖电影
每一本电影制作指南都会提醒:参加电影节,特别是戛纳电影节。在这个被称为“艺术电影俱乐部”里销售的那些电影,也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
文|CBN记者 王清 特约记者 Tatiana Rosenstein
每年5月,随着电影节的开幕,戛纳电影宫的地下一层,一个全世界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也同时活跃起来——戛纳电影交易市场。这里每年都有上千部影片进行展映,而手持入场券的全部都是电影发行商。短短两周时间,戛纳电影交易市场的交易量能达到10亿美元,能与之媲美的只有柏林电影交易市场。
2012年,连欧元区的萧条似乎都止步于戛纳金色的海滩。截至5月10日,戛纳电影交易市场已经有超过11000部来自全球的影片注册参展,其中3300部是故事片,这是一个创纪录的数字。
让今年第65届戛纳电影节显得与众不同的是一个新的趋势,一些电影公司正在蜂拥进入以往好莱坞主流电影工作室都不曾涉足的领域:中型成本电影。
许多电影发行商兴奋地发现他们终于有机会在今年的戛纳买到由妮可·基德曼、布拉德·皮特、比尔·默里等一线明星主演的电影。而过去,这些名字通常只出现在好莱坞大片里,几乎很少在戛纳电影节上露脸。2012年上映的新片《黑衣女人》证明了中型成本电影的商业潜力。这部惊悚片成本为170万美元,由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哈利·波特》男主角)主演,最终在全世界取得了高达1.26亿美元的票房收入。
Maggie Monteith是一家英国电影发行公司的员工。她认为“中型成本电影”崛起的秘诀在于,天才的导演们能让1美元在银幕上看起来像10美元。“这样才能去填补商业大片和小成本电影之间的鸿沟。”
就算在美国,这种新型的电影商业模式也在迅速被复制。“美国人过去被认为只会拍那些吸引年轻观众的商业大片,而在这个产业的另一端,独立影院却在苦苦支撑。”戛纳电影节主席Thierry Frémaux告诉《第一财经周刊》,“但如今在这两者之间,有一类新的美国电影正在崛起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
作为今年戛纳电影节的开幕影片,由美国导演韦斯·安德森执导的《月亮升起之王国》同样是一部独立制作电影,该片汇集了布鲁斯·威利斯(《敢死队2》、《龙胆虎威》)、爱德华·诺顿(《谍影重重4》)这些过去往往出现在好莱坞动作大片里的明星,当然还有比尔·默里这个“固定班底”——他几乎出现在每一部安德森出品的电影里。“我每天就坐在电话旁边等他给我派点活,否则我就要丢饭碗了。”默里开玩笑说。
同大部分戛纳参赛影片一样,《月亮升起之王国》来自独立制片公司。其中,罗曼·科波拉作为制片人和编剧之一,或许是它能成功的原因之一。这是他与安德森的二度合作。科波拉这个电影圈的传奇家族背景让他在9岁的时候就曾来到戛纳的后台,目睹父亲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夺得金棕榈大奖。
不过他不用担心自己的经济来源。除了担任这类艺术电影的制片人,他还创办了The Directors Bureau(TDB)制片公司,也是一家总部在旧金山的电影公司American Zoetrope的总裁,同时还是另外一家名为Photobubble的电影宣传发行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艺术片”生意是伴随着这些公司同时运行的。TDB制片公司曾为Green Day等知名乐队制作发行音乐录影带,还为可口可乐、本田以及《纽约客》杂志制作广告片,曾经两度获得过MTV音乐录影带大奖。
罗曼·科波拉的状态代表了许多美国艺术电影制片人的心态:他们知道在什么地方适时地“赔钱”,又从另一个地方“赚回来”。
好莱坞知名的电影公司顶峰娱乐创始人之一大卫·加瑞特(David Garrett)去年自己成立了Mister Smith Entertainment。在今年的戛纳电影交易市场展映期间,加瑞特宣布将和德国康斯坦丁电影公司一道出资,把卡珊德拉·克莱尔的畅销小说《骨之城》(The Mortal Instruments: City of Bones)以及《3096天》(3096 Days)改编成电影搬上大银幕,后者是根据奥地利被囚少女娜塔莎的自传所改编。
“这些都是非常精彩的商业片素材,尤其是克莱尔的书可以形成连锁的品牌效应,但同时我们也有以导演为主要导向的计划。因此两者可以实现互补。”加瑞特说。
演员们也在遵循着这个微妙的平衡。
比尔·默里在戛纳开幕当天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有一种叫做‘文艺片’的东西,我不知道你究竟明不明白它意味着什么。它们是你投入非常非常多时间却几乎得不到什么金钱方面的回报。我们这些演员能得到的所有,就是这一次戛纳之行。”他随后补充道:“幸运的是我还能去做些其他的工作,这样才能让我一次次地去接安德森的戏。”
演员马修·麦康纳今年则腾挪出了两倍的时间参演了两部文艺片,也进入了今年戛纳的竞赛单元。“我并不指望靠这个过上好日子,而是把它当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去做。不过我的孩子们每天还是有热腾腾的食物吃。”马修·麦康纳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去年携《午夜巴黎》亮相戛纳的伍迪·艾伦说出了邀请大牌明星来加盟文艺片的诀窍—适当的时机。意思就是,给他们挨个打电话,然后等他们在那些片酬颇丰的大制作合约当中得空的时候,来参演这些“真正的电影”。
欧洲的独立制片人们在向好莱坞学习各种让电影更好卖的方式。Glen Basner就是其中一个。他的公司FilmNation颇受大牌独立导演的青睐,包括阿莫多瓦、《生命之树》的导演泰伦斯·马力克,又或者是今年携新片《无法无天》参赛的导演约翰·希尔寇特。在戛纳,许多像Basner这样的幕后大佬根本没有时间欣赏海滩美景,更别说参与那些炫目的派对了。他们穿梭在自己的办公室、电影节交易市场和红地毯之中,为宣传自己的影片而忙碌。
Basner坚信独立电影的特点意味着它需要更高的利润回报率。他的方法没有别的—勤能补拙。他在戛纳的一天从早上8点的第一个销售洽谈会开始,一直不停地见客户,直到半夜。“其实我们并没有任何销售技巧,我也没法给你提供一本详尽的戛纳生存指南,但每年我确实就是这样过来的。”
今年,Basner带来两部被他寄予厚望的新片:索菲亚·科波拉的《The Bling Ring》和阿莫多瓦的新片《Los Amantes Pasajero》,都将在戛纳电影交易市场首映。
动画电影或许只要有一个精彩的人物形象或者故事梗概就能带动销售,而其他类型的电影在戛纳则只能遵循传统的市场法则。比如一窝蜂地在展映期间抢占必须持邀请函才能进入的影厅—那里往往拥有更加高端和专业的观影人群,即便是“催眠大片”,最终也能指望通过口碑来挽回点票房。
“我们从好莱坞学到的经验是:要想一部电影最终卖得好,就得从制作环节开始计划,全程参与从制作到发行的每一个环节。”Basner说,“不过你也可以把电影看做一个产品,要销售一个产品,千万别忘了服务的重要性。比如,我们建立了一个网络平台来展示我们所有的产品,让发行商们在这个地方能集中看到一部电影的全部信息。另外,在戛纳,我们不仅要谈生意,还要娱乐我们的客人。”
而加瑞特则认为,艺术电影要获取商业成功的秘诀,不在于任何销售技巧,而在于一个好故事。“如今要找一个好的素材越来越难了。刚开始的4个月我被迫什么都不干,天天就到处拉关系找素材。”
当本届金棕榈奖得主迈克尔·哈内克当初决定拍这部名为《爱》的电影的时候,制片人Stefan Arndt简直不抱任何希望。“关于这个题材的一切都被讨论过无数遍了。”Arndt告诉《第一财经周刊》。不过最终哈内克还是把它变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爱情故事”。
Stefan Arndt所在的X Filme公司和另一家奥地利制片公司分别持有该片25%的欧洲发行权,而由于《爱》的主要拍摄地为法国,因此法国的Les Films du Losange公司作为主要制片方。《白丝带》的成功为哈内克的这部新片提供了不少支持。“《爱》绝对是第一流的艺术电影。这是人人都在寻找的投资对象。不仅是因为它具有票房号召力,也因为这是值得支持和投资的东西。”Arndt说。
与Basner、加瑞特这些善于单打独斗的美国独立电影制片人不同,他们的欧洲同行更习惯于仰赖来自国家政府、公共广播电视台或者文化机构的资金援助。《爱》同样得到了许多公共广播公司的支持。“美国和印度大概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国家,其电影行业完全脱离来自政府的资金支持。”德国FFF Bayern基金会负责人Klaus Schaefer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MEDIA是欧盟自1991年发起的一项资助欧洲电影事业的项目。该项目最新一期的计划是在2007年至2013年为32个欧洲国家提供7.55亿欧元的电影基金。还有一些如European Film Promotion(EFP)这样的公共机构还会帮助欧洲电影进行海外发行。
获得本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的马斯·米克尔森就是来自丹麦。他因在《捕猎》这部影片中的出色表现获奖。该片得到了MEDIA项目的援助,因此制片方TrustNordisk早在获奖之前已经谈好了几笔法国和英国的大交易。而随着该片男主角获奖的消息不断在媒体上发酵,情况变得更加乐观:它们甚至把片子卖到了罗马尼亚、阿根廷、以色列、阿尔巴尼亚等国。“评价很高,因此感兴趣的买家也就越来越多。”TrustNordisk的CEO Rikke Ennis说。
十年前,一部欧洲独立电影几乎90%的资金来源都依靠政府和公共机构的各种赞助,如今,这一比例已经逐渐降至50%。在欧洲,一些导演即使拍艺术电影也可以建立稳固的投资团队和商业模式。
今年的戛纳评委会大奖给了肯·洛奇导演的《天使的一份》。这个75岁的老电影人虽然在电影中更关注社会问题,却在无意之中成了商业方面的大师。
他在法国、德国、西班牙和瑞士都有非常强大的制片人团队,为其提供最主要的资金支柱。BBC和英国公共广播第四台也曾是他电影资金的主要来源。而在1994年拍摄《土地与自由》时,洛奇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多预算。因此他和他的制片人Rebecca O'Brien开始在海外寻找资金支持。此后15年,来自西班牙、德国等其他欧洲国家的资助成就了洛奇的电影事业。
不过罗奇的片子成本从来没有超过800万美金,有时甚至更低。这也是他之所以能在过去30多年中始终保持高产的原因。“洛奇非常重视控制成本。他知道如果他一直做这个规模的电影,在经济上才能继续下去。没人想过要做大制作。”除了电影制作,O'Brien还参与到后环节,希望直接在观众中建立肯·洛奇自己的品牌,包括在DVD市场、网站以及社交媒体上。
2009年他们开始了一种新的模式。在《天使的一份》的团队里,出现了两个法国发行公司的名字,Why Not Productions以及Wild Bunch。“法国一直是我们最好的区域。这两家公司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来自法国的现金流,而且还允许我们同过去的那些发行商合作,它们还有非常好的销售团队。”这意味着这部电影得到了来自意大利、比利时、英国和法国的资金支持,同时还预售到了西班牙等地。
“我们的投资者们如今都非常大方,因为他们意识到我们已经成长到能够独立制作一部好片子了,因此他们不会干预到电影拍摄当中去。”O'Brien说,“过去,这些投资者几乎是无孔不入,但在肯·洛奇这儿完全行不通。”
不过除了制片方,电影本身还会得到来自其他方面的商业赞助。《天使的一份》讲述的是威士忌酿造的故事,而片中布景所用的酒瓶子都来自各威士忌酒庄的无偿赞助。“我们没办法在影片后面把每一家的名字都列上,但至少它们知道这些酒都有了好归宿—演员和剧组人员几乎人手一瓶!”O'Brien说。
对于一部入围影片或者获奖影片来说,戛纳的光环可以一直持续到来年的奥斯卡提名。这其中最着名的就是2011年的黑白电影《艺术家》。因此,即使是如今距离奥斯卡还有9个月,人们已经在谈论明年哪部影片会是最佳外语片的夺奖热门。
同样,戛纳也是美国电影进入欧洲市场的一个重要环节。2011年迪士尼公司在戛纳非竞赛单元首映《加勒比海盗4》,而今年《马达加斯加3》则出现在了这一单元。同样还有HBO出品的传记电影《海明威》。迪士尼公司销售发行副总裁David Kornblum表示:“在戛纳首映,然后推向欧洲市场,这是很具价值的传统模式。戛纳是一个很棒的起点。那意味着更多的法国和日本市场,小众市场很重视金棕榈的价值。”
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戛纳的这一光环。
曾为Harvey Weinstein工作的Stuart Ford在最近组建了自己的制片公司IM Global之后,在短短5年内让自己的账户从1500万美元变成了1.5亿美元。在他看来,如今要在戛纳卖电影并不容易。整个欧元区现在处于非常脆弱的时期,日本也尚在恢复中,因此这两个独立电影的主要市场都很危险。好在新兴市场也正在崛起,诸如巴西、俄罗斯和印度,当然还有中国。“但在电影交易方面,中国的体量还很小。”Ford说,“可以说,在所有商品的海外销售当中,电影,尤其是独立电影是其中最为困难的。”
中国这片被好莱坞觊觎已久的新兴市场,尚未对欧洲艺术电影开放它的大门。除《钢琴家》曾获得可怜的1.7万美元票房外,其他金棕榈奖获奖影片几乎从未公映。今年,唯一一部入围戛纳的中国影片是娄烨的《浮城谜事》。他接下来唯一希望的就是这部片子能顺利在中国上映。“如今在中国的电影市场,像这样既非中国主流,又非好莱坞式的片子是很难生存的,商业片正在占领大银幕。”娄烨抱怨说。
这也是戛纳—媒体又开始批评它“被好莱坞占领”—正在面临的。不过总有人会跳出来说,戛纳电影节并不是一次商业的旅程。
“戛纳目前不是,未来也不会是一个商业电影节。在选择影片的时候,我们从来不会把影片最终能否取得票房成功纳入考量当中。”戛纳电影节主席Thierry Frémaux强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