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走出神话的女娲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3 01:23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孙行之 钱梦妮

  神话中补天的女娲就是这样一步步降临人间的:据媒体报道,从2011年8月13日至10月9日,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田建文的指导下,考古工作者对人祖庙进行了“抢救性”整理,在娲皇宫积土中找到人头骨、木函残片和距今900~2100年曾作祭品的动物骨头。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祭祀女娲的考古遗迹。

  6月8日,《山西日报》报道:吉县人祖山考古文化旅游鉴评听证会上,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等23位专家形成共识:“吉县人祖庙是我国目前发现较早祭祀女娲的遗迹,在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皇帝遗骨’,经北京大学碳14测年为距今6200年左右,根据明代当地人的墨书题记,极有可能属于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

  6月10日,《新京报》报道此事,称“皇帝遗骨”及其他考古发现,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填补了上古无文字记载的历史断层。

  此后,质疑之声来临。北大考古学教授刘绪在接受《东方早报》采访时表示公开质疑。他认为人祖山主峰可能曾是古代氏族祭坛,但把骨骸与女娲画等号很“玄”。明代木函包装新石器骨骸,恰恰证明疑古派的古史“层累说”。之后,根据新华社报道时配发的图片上的横幅“人祖山考古文化旅游鉴评听证会”,有媒体质疑“女娲遗骨”说乃当地为了拉动旅游经济炒作的由头。

  之后,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发了一条评述此事的微博(http://weibo.com):“我不研究考古,对考古所知有限。但如我需要运用考古的成果,必须看到正式的规范的发掘报告,不会用媒体的报道。从文献上讲,女娲的传说不是信史。即使真发现了六千年前的遗骨(比这更长的也很多),只能证明六千年前存在这样的人,却无法证明此人是谁。何况遗骨是可以移动的。”

  当《第一财经日报》昨天向考古学家、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高蒙河求教时,高蒙河简单回应:“基本不靠谱。”而此后,《第一财经日报》在采访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所前所长刘庆柱时也提了这个问题,他发了四字评论:“没边的事。”因为此事请教考古学家,记者深感惴惴。因为,极有可能,这条如神话般的新闻对于他们来说,恐怕是连质疑的精神都提不起来的。

  不过,还是有人希望坚持将人祖庙的骸骨往“娲皇”遗骨上靠拢。中新网采访山西吉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彦章,他认为此事不存在炒作一说,“旅游产业都是以文化作为支撑,挖掘景点的文化内涵并无不妥。”

  12日,研究女娲文化15年的当地学者李思义向中新网记者表示,神话也是一种科学,希望此事件可以将女娲从神话带入历史。下一步,收集历史证据的工作还将继续进行。国家一级编剧李思义也向中新网记者表示,神话也是一种科学。

  据中新网报道,这位曾经担任吉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国家一级编剧认为,全世界各民族的祖先都是以神话形象流传下来的,都没有找到自己祖先带有文字性的考古证据,唯独中华民族在山西吉县人祖山娲皇宫发现了可能存在的祖先遗骨。从此,女娲有可能将走出神话,走进历史。

  这位一级编剧的话如果是对的,那么,当人们自各地蜂拥至吉县一睹神话人物阵容的时候,需要的不是飞机、火车,而是诺亚方舟。因为,在公元2012年,人们挖出了曾有“补天”之功的女神的坟,那无疑将会惊天动地。当然,最为精彩的也许是,在这件事情发酵的过程中,又见多位专家的联袂重磅登场,认认真真地为神话中的女娲验明正身。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